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瑞金召开,彭德怀当选为红色政权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中革军委)副主席、中共第六届候补中央委员;这时,杨立三也成为红军后勤方面的行家里手。次年春,红军进军福建漳州后,杨立三调任中革军委后方办事处主任兼总兵站部部长、政委,负责领导中央苏区所有后方军事机关、医院和工厂的工作。“这个工作在我们还没有取得全国政权之前,其任务的繁重,客观条件的困难,是一般没有参加过当时斗争的人所难以想象的。在农村的落后条件下,在不稳定的、没有后方的战斗情况中,全靠军队自行筹粮、筹款,自己建立小型的被服厂、制药厂、兵工厂,依靠人力和畜力组织长途的前运后送,一手做地方居民工作,一手做直接支援战争的工作,这是一件十分繁重而困难的任务。”这一时期,杨立三建立了大站、中站、小站相连接的兵站运输线,有力地保证了红军各次进攻战役和反“围剿”战役的人、财、物运输和供应,表现出卓越的后勤工作领导才能。对于杨立三的功劳,彭德怀是如此评价的:“我们长期以来是‘小米加步枪’!米是立三同志组织筹措的,步枪是立三同志组织制造的。”
“东征那时候,如果没有立三保障通道,我们可能背水一战!”
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途中,彭德怀指挥红三军团作为开路先锋,“以挡我者死的锐气”连续突破敌军设置的第一道、第二道、第三道封锁线。着名的湘江战役,彭德怀再现神威:11月27日至30日,他指挥红三军团于湘江、灌江之间的新圩阻击桂军进攻后,在渡江点界首南光华铺血战3昼夜,付出了巨大代价,完成了阻击任务,突破第四道封锁线。在敌重兵天罗地网中,他硬是撕开了一道口子。消息传来,杨立三感叹:“比起彭老总,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相形见绌!”这一时期,杨立三历任总兵站部部长、中革军委保管处处长、粮秣队队长、总医院院长、陕甘支队(1935年9月成立,司令员彭德怀,政委毛泽东)后方办事处主任等职,为解决中央红军的人、财、物供应朝夕奔忙,彭德怀曾言:“没有吃的,唯立三是问!”过草地时,周恩来刚刚大病脱险,走不了路,彭德怀决定组织担架队抬他过草地。杨立三深知,保证周恩来的绝对安全,是中国革命全局的需要,也要求参加担架队。彭德怀拗不过他,最后下令:“好吧,你负责!找副好担架,找几个可靠的人!”整整六天六夜,杨立三寸步没离周恩来,双肩都磨破了,硬是安全地把周恩来抬出了这片“死亡之地”。刚走出草地,杨立三自己便累病了。对于这次救命之恩,周恩来念念不忘,杨立三则说:“这个宝贵机会,是彭老总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