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兵苑军网
新闻 > 首页 > 群英论见 > 社会评论 > 正文 >

“幼童香港小便事件”里的傲慢与偏见

2014-06-05 17:23:47 点击: 来源: 网络转载 反馈
导读:4月21日,一段视频在网络流传,视频中一对内地夫妻带着2岁女童在香港街头小便,被路过的两男一女阻止并拍照,双方发生冲突。

  4月21日,一段视频在网络流传,视频中一对内地夫妻带着2岁女童在香港街头小便,被路过的两男一女阻止并拍照,双方发生冲突。同一天,凤凰卫视记者闾丘露薇转载题为《孩子在香港街头小便 大陆夫妻与港人发生激烈冲突》的新闻并配发评论,在两地舆论场引发不小的风波。香港警务处公共关系科当值新闻主任23日接受记者采访,强调幼童其实是男孩,也“不存在付姓女子打路人耳光的情节”。

  一泡童子尿,引发无限纲常纷争:文明礼仪之争,地域习俗之争,素养教化之争,公序良俗之争……口水与板砖齐飞,党同伐异,各自站队。

  闾丘露薇代表港媒的姿态,尽管细节有出入,即便面对数万一边倒的指责之声,仍坚持发了另一条微博,“不要在公开场合暴露孩子身体是做父母常识,找不到厕所,找个角落避一避。帮孩子换内衣都应该去厕所,或者角落,不要当着陌生人,这是爱孩子的表现。如果真的厕所和人口比太低,要求政府多建公厕。另外在香港,再有道理,动手一定违法,要维权,比如要删除照片,主动报警,电话999。”这话尽管继续不被待见,但稍有客观之心,都不难窥见其间的理性。

  内地舆论的姿态也很鲜明,新浪微博的一项调查显示,绝大多数人对视频中的内地父母表示支持。在另一项新浪组织的调查中,在被问及“对于小孩在街头小便”的态度时,61.5%的表示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可以理解,23.8%表示能接受,只有不到15%的人表示不能接受和说不好。有网友一语中的地反问,“你尿憋得难受而又没有厕所的时候,你是选择尿出来,还是打电话给政府叫政府建厕所?”还有资深媒体人提示类似的国际惯例以辩驳所谓“文明素养说”——与幼童的情况类似,在英国人看来,孕妇如厕的需求也经常十分迫切,要求孕妇憋尿,既不人道,也十分有害健康。在英国,孕妇有权利在任何地方借用厕所,或是在公共场所小便,警察有义务为孕妇做“掩护”。

  见仁见智,似是而非,好像都挺有道理。

  追根溯源,幼童香港小便事件之所以成为两地公共事件,显然不在于事件本身的冲突价值,而是背后昭示的诸多历史症结。换言之,有没有这回事,有些情绪与争执迟早还会在别处爆发。

  有两点是值得注意的:一者,随着内地与香港地区的交流更为频仍,“守城意识”与文化对垒是绕不过的一道坎。正如论者所言,“香港这个只有一千一百多平方公里的小天地,不仅要承载七百多万常住居民,还要承担日益庞大的自由行社会成本,仅去年,内地自由行人数就超过两千万,这对小小的香港来说,无疑是沉重的负担。”于是,宽宥厚道的香港人,也在“守城”的悲情感与非理性中平添一份戾气与失衡。这种情绪,恰如内地游客客观的素质短板一样,短期内难以纾解,自然郁结于心,难免言行失和。

  二者,抛开心理激荡的事实,从基础公共设施来说,捉襟见肘的供给,和与日俱增的需求之间,也是亟待化解的矛盾。香港明爱屯门马登基金中学署任校长袁国明说,让孩子当街小便确实不文明,但如果能就近找到厕所,他们还会这么做吗?开放“个人行”导致内地游客大增,香港相关设施配套又太过滞后,特区政府应反思在制度建设上的缺失。例如,增加公厕的数量,尤其是游客常去的地区,并做好相关的指示与指引。

  这些年来,从内地游客港铁进食风波、D&G拒绝市民拍照,到孔庆东辱骂港人事件、“双非”事件,乃至沸沸扬扬的“奶粉荒”,陆港矛盾是客观现实,非遮掩回避能无视。不过,正如舆论批评大V微博的断章取义一般,在原因不明、真相不清的时候,任何“只及一点不及其余”地批评鞭笞,甚至上纲上线地联想推演,其实都有悖公民社会的基本理性。

  抛开傲慢与偏见,秉持宽容与理性,也许,幼童香港小便事件就会风轻云淡许多。

相关阅读

热点话题

热点文章


中国老兵苑军网是老兵的网上家园!!!
“老兵”是我们一辈子的身份名片!!!
永远也忘记不了一起扛过枪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