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兵苑军网
新闻 > 首页 > 社会民生 > 社会百态 > 正文 >

村晚打败三俗演出 90后领头连办三年引轰动

2014-06-07 21:10:11 点击: 来源: 网络转载 反馈
导读:90后带领村民连办三年“村晚”轰动河北沧县,虽然连旗杆也没有,但是国旗还是由4个孩子各擎一角,出现在了“赵码头新农村公益村晚组委会成立暨2014年第三届村晚主题发布仪式”上。

  舞台上和赵华一同主持的其他3个村民,一改平日说话时的方言,讲起了字正腔圆的普通话。

  “虽然还不习惯鼓掌,但每到精彩处都有笑声。”赵华告诉记者,在零下10摄氏度的户外,1000多名观众将长达5个小时的“村晚”从头看到尾,也从头笑到了尾。

  这仓促打造的首届“村晚”火了,登上“村晚”舞台的村民也火了。刻录有“村晚”录像的光盘被要走了几十套,依然不断有人上门求取。没办法,赵国伟不得不每套光盘开收20元的“成本费”,但还是被“买”走了几十套。这套光盘不但村民在家看,居然也有商家为了招揽生意通过门脸前的电视和音响播放。而在“村晚”上精彩演出的村民也找到了当明星的感觉——赶集时常被看过光盘的邻村村民认出来。

  “最重要的是,”赵华对记者强调,“‘村晚’之后,‘三俗’演出在赵码头村的春节演出中再也没了市场!”

  “村晚”还要在“村”字上下功夫

  相比第一届“村晚”的仓促,2013年的赵码头“村晚”则做了精心的准备。经过一年的思考和分析,赵华和赵国伟一致认为,首届“村晚”之所以大受好评就在于接地气。而在各种节目中,“身边人演身边事”的小品无疑最受好评。

  赵码头“村晚”小品创作有两大特色:一是没剧本,二是集体创作。小品有了框架后,演员一边彩排,一边七嘴八舌,将身边的笑料和包袱植入其中。戏剧小品《韩琦杀庙》中,他们就将枣收成不好、自家的枣被邻家的羊吃了等村民们面对的头疼问题,植入了传统戏剧。

  在外打工的90后赵万强根据自己网恋找对象的经历编排的小品《网上结婚》,最受年轻观众喜欢。小品中,赵万强设计了讽刺网络炫富的桥段。主人公在互联网上吹嘘自己是“富二代”。“要说我爸,还得从我爷爷开始说。我爷爷是面粉厂董事长,我爸爸混了个总经理,我也就是个车间主任!”这时台下有对老赵家知根知底的观众忍不住笑着插嘴——“啥面粉厂?你家不就是开磨坊的吗!”顿时台上台下笑成一团。

  这一年的春晚,不仅赵码头的村民来了,临近村的村民也都赶来观看。舞台前的空地挤不下,于是有人爬上了舞台对面的房顶,甚至有人坐到了两米多高的水泥搅拌机上。外村开来的汽车更把村里的路堵了个严严实实。

  2013年10月,媒体报道了赵码头“村晚”的火爆后,石家庄一个城中村的村民专门给赵国伟和赵华打去了电话。与赵码头“村晚”简陋的露天舞台不同,这个城中村有着气派的剧场——1700多平方米的会场、数十盏舞台灯光、30平方米LED高清显示屏……但这样的剧场却很少有能吸引当地村民的演出。于是“城中村”的村民向赵码头“村晚”的骨干发出了邀请:帮我们也办场红红火火的晚会吧!

  然而当几位文艺骨干来到“城中村”后,对于这里能否复制赵码头“村晚”却一下变得不那么自信了。这里不仅有赵码头没有的剧场,这里的小学还有赵码头孩子没有的电脑,紧邻小区的集贸市场要比赵码头村5天才有一次的“集”货品丰富、洋气得多,更令人均不到9分地、没有任何实体企业的赵码头村民吃惊的是,“城中村”村民每人每年5000元的股份分红—— “不干活儿也能挣钱?!”

  当赵码头村的文艺骨干把他们的“拳头”小品——《老来难》展示给“城中村”的文艺爱好者时,不孝子对着亡母悠悠唱起“我的那个最亲的娘!”——这通常是赵码头村老人的“泪点”所在,而在场的“城中村”村民却全无感觉,甚至有人还尴尬地低笑两声。这些文艺骨干有所不知,与赵码头不同,在这个享受医保和退休金待遇的城中村,温饱和看病不再是养老的难事。

相关阅读

热点话题

热点文章


中国老兵苑军网是老兵的网上家园!!!
“老兵”是我们一辈子的身份名片!!!
永远也忘记不了一起扛过枪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