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TCL的发展史及翻开郑传烈的简历,出现得最多的词汇就是“科技”、“创新”。
郑传烈说:“我都清醒地认识到:企业要生存,就必须有竞争力。科技的竞争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说要有核心技术,核心竞争力就是创新,要创新,就必须去,研发新产品,没有新产品,又哪来的竞争。”
在郑传烈的组织领导下,成立了省级研发中心,成立了国家级技术中心。成立研发中心的目的就是:对内保障研发队伍,稳定研发人员,拿出新产品,拿出科研成果;对外提高企业竞争力,争创国有品牌及世界品牌。在郑传烈的带领下,TCL 走出了一条“从引进吸收到自主创新、从局部创新到全面创新、从外围技术到核心技术”的科技创新之路。除了组建国家级技术中心和省级研发中心外,还建立了独具特色的TCL复合式三层研发机构,实现了研发和业务的高度统一,使TCL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技术创新能力得到提高,解决了我国企业集团技术中心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研发偏离市场或资源过度分散的难题。
针对“TCL 复合式三层研发机构(由“创新组织体系、创新保障体系、创新实践”组成的科技创新系统)”,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厅长谢明权认为,TCL集团的复合式三层研发组织走出了一条以科技创新提升大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广东工业大学副校长、广东省制造业信息化专家小组组长陈新评价说:“有很强的示范作用,很可能是更适合中国企业最终掌握核心技术的技术创新模式。”
2002年,郑传烈出席广东省十大企业集团知识产权工作会议。在会上,他深切感受到专利管理工作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回惠州后,郑传烈迅速对集团以往知识产权工作进行总结,并召开会议宣传企业内部知识产权和创新工作。他不但自己撰写相关文稿,还动员公司上下树立专利意识,将知识产权管理提高到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战略高度。他在集团搭建起集中管理和分散管理相结合的两级专利管理网络,制定了集团专利管理工作制度和流程,指导企业专利管理、集团专利数据统计分析、专利奖励及荣誉的申报工作等。在他的指导下,集团还投巨资建立了“TCL技术中心业务系统”信息统计平台,完善了覆盖各企业产品的中外专利信息系统。
截止2005年,TCL申请专利数1243件,授权650件,其中发明158件。目前,TCL集团自主技术在主导产品中的比重逐年增加,每年开发新技术新产品150项以上,累计承担国家级项目30项、省级项目105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99项,其中省科技奖励特等奖、一等奖、中国专利优秀奖、中国专利金奖、省专利金奖等均实现了惠州市“零”的突破。
TCL还有一种让科技专家们最感兴趣的“逆向型科技创新模式”。何谓“逆向型科技创新模式”?郑传烈介绍说:“TCL总是以市场已有产品尤其是国外企业产品为起点,在国内外企业已有技术优势的基础上再寻求不断创新,寻找更适合国内消费者需求的突破口,研制让消费者更满意的产品,即‘最好的产品’,这就是‘逆向型科技创新模式’。我们尽管不生产别人没有的产品,但是总能生产出有TCL特色的产品,即使在与国外企业的直接竞争中,也能保持优势。”
一个个数据,一项项专利,一套套科技创新模式,凝聚的是郑传烈的心血,是TCL科技工作者智慧的结晶;记载的是郑传烈对科学技术创新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是TCL集团走向世界、傲立全球的发展轨迹。
今天,全球化的市场竞争,已不仅仅是技术与质量的竞争,而是智慧与经营管理水平的较量。这种较量的结果是,胜出者将比别人占取更多的市场份额,获得更大的发展机会。面对着如此激烈的竞争与挑战,需要我们的企业及企业家以前瞻性的眼光及慎密的思维来捕捉瞬息万变的市场信息,利用已有的资源与条件,做出适应市场需求、适合企业发展的决策。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郑传烈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