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运-20还能为解放军提供一种拥有充足容量的空中加油平台,为大型远程轰炸机、运输机以及海上巡逻机加油,而解放军现有H-6U加油机无力装载为这些飞机加油的充足燃料。至于“加油机化”的运-20最终可能扮演的角色,这一点或许可以从同样大小的伊尔-78“大富翁”加油机身上体现出来——俄空军使用IL-78为许多各种不同的飞机加油,包括像 图-160“海盗旗”一样的战略轰炸机、类似 图-95“熊”的巡逻机,以及诸如图-22“逆火”等中型轰炸机。
第三,运-20可能会减少中国对俄罗斯飞机的依赖。这个国产运输机项目最终可能会结束北京对莫斯科的依赖——北京无需再从莫斯科采购伊尔-76远程运输机。而且,它还可能有助于减少中国对俄罗斯发动机的依赖:使中国产生为运-20配备国产喷气发动机的强烈战略动机,从而减少运-20(或者未来中国可能建造的其他大型飞机)未来生产或出口时,外国发动机供应商获得战略否决权的可能性。尽管这确实是项艰巨的任务,但是北京还是将之列为主要优先事项,并且正在提供相应的资源。
不过,航空发动机的发展和生产依旧是航空技术的高峰。在可预见的未来,运-20将会使用进口发动机:它最有可能配备噪音大、费油高的Soloviev D-30-K2发动机,也就是为伊尔-76提供动力的那款发动机。直到临近2020年时,西安飞机工业集团可能会试着为运-20配备CJ1000A国产高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的变型版。互联网上的一些报道将CJ1000A发动机的这款军用变型版称为WS-18。
第四,中国很可能希望获得出口运-20及其未来衍生产品的自由。如果中国飞机制造商依靠进口的俄罗斯发动机,这可能会赋予俄罗斯禁止中国出口或许能与俄制机相竞争飞机的权利。事实上,中国已经遇到过类似的经历——俄罗斯反对中国出口JF-17攻击战斗机,该机配备有俄罗斯的RD-33涡扇发动机,具备在出口市场上与俄米格-29战机相竞争的能力。如果能够通过必不可少的民用安全认证,最终中国或许会试着出口运-20,挑战当前被美国、俄罗斯和乌克兰垄断的全球民用重型运输机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