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20突出短距及在恶劣物质条件下起飞的能力
2012年12月27日,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杨宇军证实,几天前出现在互联网上的照片表明:“为满足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支持武装部队的现代化,增强人道主义救援、灾难援助和其他紧急任务,中国正在发展自己的大型运输机,构建并加强本国的空中运输能力。” 杨宇军称:“中国大型运输机的研发正在按计划进行中。”不过,杨宇军也强调称,运-20的研发与采购需要时间:“大型运输机的技术是复杂的,需要进行一系列的研究和开发,包括设计、制造原型机、检验以及飞行测试。”
在特性方面,运-20似乎拥有形状规整且宽敞的货舱——这是根据其预期核心任务所做出的合理设计。运-20的货舱比俄罗斯伊尔-76运输机,以及中国C-919商用机未来任何一款运输变型机的货舱都更宽更高。更为重在的是,运-20的大小和最大负载能力很可能会与未来解放军想要运输的装备相匹配,如同A-400M运输机是专门为了能够容纳特定类型的未来装甲运兵车(APC)而设计的(从尺寸及重量方面)那样。相反地,如在尺寸上运-20“仅仅”适合运输解放军的99型坦克以及当前或未来的装甲运兵车或者重型坦克,那么这或许意味着中国未来可能还会发展一款更大型号的运输机,以便用来运送主战坦克。
事实上,中国的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已经强调了中国“大飞机”发展项目下民用及军用机的大小:“主要特殊产品指的是主要战略性产品、关键通用技术和主要项目,这些会在一定时间框架内,通过核心技术突破以及资源整合来实现,从而最终实现国家的目标;它们是中国科技发展的重中之重。相关项目指南确定了16个涉及大飞机的主要特殊产品。”正如新华社曾在2008年的一份报道中所指出的那样:“按照早些时候公布的‘大型飞机方案论证报告’,中国的大飞机研发项目预计将获得大约600亿元的初始投资。其中,大约400亿元将用于研发大型民用客机,其余200亿元则用来研发大型军用运输机。”
然而,中国国内的一些文章却显示,中国正致力将主要资源用于军用运输机的发展,而且运-20可能就是由中国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提供资金的项目之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所研究员吴军强和徐来武曾发表文章称,中国“大型运输机最大起飞重量(MTOW)达到180吨左右, 最大载重量超过50吨, 翼展约50米, 性能优于伊尔一76”。不管运-20被设计用于执行何种任务,它都必须具备与伊尔-76相同的短距起飞以及从恶劣/土跑道上起飞的能力;若非如此运-20的价值便会大减。
值得注意的是,同歼-20和歼-21战斗机一样,运-20也已经超越了中国早些时候仿制特定外国飞机的方式,进入了采用多样化方式的阶段,这样做或许有助于中国更多地利用自身的投入,并且产生更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