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大飞机顺利进入市场,装配进口成熟发动机恐怕是最理性的选择。因此,由美国GE参股的CFM国际公司研发的下一代发动机LEAP-X1C,才得以获选C919的唯一动力。
按计划,C919将在2016年“准时”交付用户。与此相当的时间段内,升级版的“空客”A320neo将于2015年投放市场,波音的新型号B737MAX,计划在2017年交付。它们选择的都是LEAP型号发动机。
这样,作为“新来者”或“搅局者”的中国大飞机C919,至少不会在发动机的问题上失分。在机型设计以及相应的市场认可度上,C919才有可能“轻装上阵”,进而争取到良好的开局。
珠海航展透露出的最新消息是,C919获得国内外订单总数已达380架。按照最初预计,销售400~500架就能收回成本,这个成绩单已经算不错了。但如果中国大飞机有更大的商业雄心,显然还远远不够。
据预计,到2031年,中国市场需要4960架客机,其中单通道客机3405架。而在全球市场,到2029年,大约需要交付30230架干线和支线飞机,其中双通道飞机6916架,单通道飞机19921架。
为争夺这个数万亿美元的航空市场“大蛋糕”,装配了“外国心”的中国大飞机显然是力不从心的。一旦市场竞争加剧或陷入白热化,如何保证中国大飞机不被“外国心”卡脖子?
2011年6月,CFM公司执行副总裁查罗公开表示,之所以向中国C919提供发动机,是因为“短期内,中国自主研发的引擎不会对CFM构成威胁”。他还说,“在中国,我们不是非常担心知识产权问题。我们知道如何在不转让技术的前提下与中方合作。”
多年来,中国在“市场换技术”过程中学习到的一个基本经验是,如果自己没有自主研发能力,你能获得的技术永远都是低档货,永远只能跟着别人跑。在飞机发动机问题上,技术“换”不来,但技术却能被市场“养”起来。当然,最开始“养”的可能是外国发动机,尔后,则必须要“养”出来中国的发动机。
需要明确,只有自主研发的发动机,只有“中国心”,才能让中国大飞机的成本持续下降、竞争力继续增强,并最终在市场中站稳脚跟,这应该成为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