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无人机“先发制人”
为了对中国的新兴威慑力作出回应,据美国环球战略网报道,美国海军的“俄亥俄”号核潜艇最近悄悄地停靠在韩国釜山的基地,而且高调地上浮出水面,意图给周边国家带来震慑。
这艘美军核潜艇可以携带154枚“战斧”巡航导弹,可以打击1500公里以外的陆上还有水上的目标,同时战斗力相当于数艘水面的舰艇。《世界报》特约军事评论员陈光文认为,美军这次刻意让核潜艇上浮,是要显示美军的潜艇一直潜行于东亚海域,而且多是秘密地潜伏航行,必要时会出现在东海和南海,从而对中国实施战略压力。
但是这种高调“示威”解决不了中国二炮带来的实际威慑,为了遏制二炮弹道导弹带来的巨大压力,美日只能通过加强反导来“解除心头大患”。
据美国军事专家迈克尔·科尔指出,在传统的反导手段方面,美国通过陆基雷达、水面的“宙斯盾”系统和空中的反导预警卫星,组成了一个庞大的弹道导弹预警网络,对敌方导弹实施预警、拦截,但是实际中仍存在问题。在这种背景下,不久前日本方面曝光了欲借美国在无人机方面的先进技术打造一款“反导预警无人机”。
据日本《读卖新闻》报道,日本防卫省计划发展一种先进的无人机,根据政府消息人士透露,该无人机能够比目前的侦察预警系统更早地探测到弹道导弹。这种情报搜集无人机将配备超级敏感的红外传感器,以便能在较低的高度探测并追踪到弹道导弹,并且能够在空中不间断地巡逻22小时。
迈克尔·科尔称,比陆基雷达更早地发现探测到弹道导弹,这也使得美日可以在更早的阶段对来袭导弹实施拦截。因为,这种无人机可以在导弹发射后的最初阶段进行追踪,这对于一般的导弹预警卫星说是有难度的。
对于反导而言,在导弹的助推阶段就锁定目标有几个优势。首先,从一般经验看,导弹在这个阶段并没有实施机动,而且释放出非常高的红外信号。其次,在助推上升阶段,导弹飞行的速度也比重返大气层阶段要慢得多,理论上在这个时期采用动能拦截更容易成功。第三,在空中飞行的监视飞机可以更加接近对方的发射地点,这样就减轻了对中段拦截器的时间和高能量要求。目前陆基和海基部署的拦截导弹都比较大型化,所以此举将使拦截弹更加小型化,成本也得以下降,而且能够更快地实现拦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