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成都军区某高炮团实施复杂电磁对抗演练。
该旅充分调动官兵的积极性,广泛开展夜间作战训法战法研究活动,创新夜暗条件下作战编组,探索多种夜间侦察手段,提高夜间火力打击效能。他们组织官兵自制和革新夜间伪装、器具照明、信号联络等器材40余套,打通了新老装备情报链、指控链和火力链,构建起多源融合的夜间战场侦察体系。为锤炼部队夜战能力,他们先后将部队拉到雪域高原、大漠戈壁等陌生地域,开展夜间防空作战战法研练,对夜间反空降、抗击导弹等课题进行重点攻关,先后总结出37项夜间防空作战新战法,部队夜战能力大幅提升。
夜黑如墨,演练场杀机四伏。官兵利用卫星通信、集群通信等信息技术,构建起“侦、控、打”信息流转闭环。旅长肖丛虎稳坐“中军帐”,指挥各作战单元娴熟运用夜战伪装、多点欺骗、灵活布控等战法,夜战场上捷报频传。参演官兵对记者说:“练兵场上获佳绩,是我们献给党的十八大的最好礼物!”
南京军区某炮兵团 “合成营”攥指成拳攻防自如
本报讯 周晓松、特约通讯员曹伟报道: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一个精干的“合成营”随即完成编组,迅速向“敌”发起进攻。10月下旬,组织年度实弹射击演练。一场漂亮的火力封控战打下来,营长杜强意犹未尽:演练中不仅本营战炮归他指挥,战斗编组内的坦克、侦察、无人机等专业分队也听从他的调遣。
团长张明坤告诉记者,党的十八大日益临近,全团官兵热情高涨,决心以优异训练成绩向党的十八大献礼。此次实弹射击演练,他们重点检验团队按照集成训练要求创新训练编组的成果。该团将不同建制的作战力量和保障力量内聚外联,打造远近高低无缝衔接的火力系统,实现了战斗资源的优化配置。杜强向笔者举例说,在这次任务中,他们打破建制,以“合成营”的形式将火力打击队编为指挥组、主攻队、纵深攻击队、侦察引导队等“一组六队”,出动的火炮数量仅为以往的三分之二,作战效能却成倍提升。
为实现各兵种、各系统间互联互通,该团对武器装备数据接口进行升级改造,将全团主战装备的数十种作战系统进行分类重组,依托信息网络平台构建起多个互相兼容的新型作战模块,减少了指挥层次,优化了信息流程。如今组织战术演练,仅群指挥所的人员就比过去减少了一半。
灵活编组助推作战力量融合集成。如今,不同兵种专业、建制单位训练时“各自为战”的现象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编组内人员装备聚在一起,演练指挥一体、协同一体、保障一体。前不久,该团参加上级组织的实兵演习,依托“合成营”编组方式,一举打出首群覆盖、群群覆盖的优异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