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界称中国向俄罗斯购买了大量AL-31F发动机,这无疑是一种信号。
【环球网综合报道】据路透社10月20日报道称,中国已成功把核导弹和宇航员送入太空,但却仍在一个重要的技术领域无所建树——尽管经过数十年的研发,但中国至今仍未能成功打造可靠的、高性能的喷气发动机。这种情况可能会发生变化,中国正在努力寻求可终结其对俄罗斯和西方国家军机与商用飞机发动机依赖的重大突破:目前北京正在评估一项价值千亿(160亿美元)的研究项目,推动国内发动机研发努力。一些中国航空业专家预测称,北京未来二十年或将在发动机发展领域投入高达300亿人民币(49亿美元)的资金。不过,专家指出,尽管中国加大了发动机研发力度,而且还可能通过合资企业获得技术转让,但国外发动机仍将主宰中国的天空,这种情况“在十或十五年内不会发生变化”。
中国未来二十年投资三百亿元推动发动机研发
据中国航空工业人士称,目前北京正在评估一项价值1000亿人民币(160亿美元)的研究项目,推动国内发动机研发努力。据知情人士透露,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简称:中航工业)——中国头号军事和民用航空承包商——一直在为获得更多资金而努力。中航工业是一家拥有40多万工作人员和200家子公司(包括20家上市公司)的国有企业。目前,该集团已经划拨了约千亿元资金,以供未来三年内发动机研究使用。
中航集团企旗下主要军用发动机制造子公司西安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西航集团)证券办公室官员赵玉新(音译)称,北京正就发动机财政计划展开高级讨论。在接受电话采访时,他表示,西航集团已经是该旨在大力发展并支持发动机工业的战略项目的一部分。中国军工整体受到了美国和欧洲军事禁运的影响。而且,国外发动机制造商不愿意对外转让技术。这些因素阻止中国利用“复制”的传统技术缩小技术差距。一些中国航空工业专家预测称,北京未来二十年或将在发动机发展领域投入高达300亿人民币(49亿美元)的资金。上海东方证券防务分析师王天一表示小,中国对飞机发动机的投资一直明显不足,在发动机领域,千亿元人民币并不是大数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