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驱逐舰的技术进步范围囊括了从新动力装置、武器系统到雷达与传感器等众多领域。其中的许多进步都与人们期待已久的战舰行动改良有关。在电子设备和导弹进步的协同作用下,提高了新舰载防御系统的能力。而新传感器装置,特别是声纳系统,正在改变中国海军任务的性质。近日,美国海军水面战研究中心专家詹姆斯•布塞特在《信号》杂志上专门就此撰写了一篇文章,供读者参考。
■搞出“宙斯盾”是中国“了不起的壮举”
由于中国解放军海军舰艇数量不多,所以必须为不同的舰艇“量身订做”升级计划。两艘052型“旅沪”级舰艇(即DDG-112“哈尔滨”号和DDG-113“青岛”号驱逐舰)是首批沿用升级版“旅大”级驱逐舰所配先进传感器和武器系统的新型战舰。DDG-112舰是求新造船厂建造的唯一一艘驱逐舰,该船厂在1994年后被并入江南造船厂。DDG-113舰于1996年在江南造船厂下水。在此之后,中国在短短十二年时间内下水了另外4个型号的新型战舰。
这4个型号,每个型号都融入了较上一级舰艇更先进的设计,但被限定仅能生产一或两艘战舰。在短短数年间提升战舰能力是个耗资巨大且艰巨的任务。对于中国而言的好处就是,短短九年时间内在过时的“旅大”级驱逐舰基础上,发展出了“宙斯盾”式相控阵/垂直发射战舰,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壮举。
但不足之处同样存在,5个独立级别共计9艘战舰的后勤、维护和训练工作,令中国颇为头痛。最初的两艘“旅沪”级驱逐舰是最过时的战舰。DDG-112配备了一台美制LM-2500燃气轮机,DDG-113配备一台乌克兰制GT-25000发动机。在2003年和2005年整修期间,两艘驱逐舰都更换了其100毫米PJ-33A 全自动舰炮,“鹰击”-81反舰导弹也被新型“鹰击”-83导弹所取代。其后的051和052系列驱逐舰超越了“旅沪”级驱逐舰所用的传感器和武器技术。2009年,两艘“旅沪”级驱逐舰开始经历长时期的大修,以升级自己的战斗系统。到2012年的时候,DDG-112舰甚至还在大修,其改装力度相当大,包括拆除了舰上工程设备和烟囱。最明显的是,DDG-112舰上部建筑被拆除,甲板之下的空间必然包括了看不到的改良。可以肯定地说,建造于上世纪80年代的法国汤姆逊系统已被新型战斗指挥系统所取代,例如ZJK-4B或其更新型号。
“旅沪”级驱逐舰独有的518型远程对空警戒雷达被517型远程预警雷达取代。自1999年塞尔维亚利用苏联SA-3和长波雷达击落一架美国F-117隐形战机后,这种过时雷达的安装量有所增加。该级驱逐舰船尾桅杆安装了现代化的SR-64雷达。舰桥装备有两座726-4型发射装置,这里还有两门37毫米舰炮。最初“旅沪”级驱逐舰舰头舰尾装备的四门76A式37毫米双管舰炮,被两门730式近防炮取代。730式近防炮配备有TR47C FC雷达和OFC-3光电指挥系统。这种近防系统每分钟可发射4600至5800枚炮弹,有效射程为1500米,最大射程为3000米。“旅沪”级驱逐舰的两门双管37毫米舰炮前移,并未被近防武器系统取代。一套英国ISPN-1卫星通讯系统被两套新SATCOM Big Ball 超高频雷达天线罩取代,直升机棚上加装了一套较小型SATCOM 系统。当初,两艘“旅沪”级驱逐舰在建造时都计划使用GE LM-2500燃气轮机,DDG-112舰也的确采用了这种推进装置,但到DDG-113舰开始建造的时候,却因美国对华武器制裁而不得不换用乌克兰的GT-25000燃气轮机。由于 DDG-112 的LM-2500燃气轮机没有后勤支持,所以被迫更换为乌克兰的GA-30燃气轮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