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兵苑军网
新闻 > 首页 > 军事天地 > 军工科技 > 正文 >

海神之眼:中国舰载相控阵雷达

2014-06-07 16:34:03 点击: 来源: 网络转载 反馈
导读:相控阵雷达的天线阵面也由许多个辐射单元和接收单元(称为阵元)组成,单元数目和雷达的功能有关,可以从几百个到几万个。这些单元有规则地排列在平面上,构成阵列天线。

以SPY-1型舰载相控阵雷达为主体的”宙斯盾“舰是全球最大的防空舰家族。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海战已进入电子化和信息化的阶段,雷达是现代舰船防御作战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舰船的关键探测装备。舰载雷达性能之优劣,对现代海战的影响颇大。现代海上战争中,作战飞机和反舰导弹的性能在不断提高,舰艇所面临的主要威胁便是这些来自空中各种兵器的攻击,为了有效地解决水面舰艇编队在复杂电磁干扰环境下抗击空中、海上多方向、多批次饱和攻击的威胁,世界各国海军竟先发展了舰载相控阵雷达。

相控阵技术,早在30年代后期就已经出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第一代相控阵雷达诞生。但由于采用机电移相器,雷达既笨重又复杂,数据率不高,未能发挥相控阵雷达的优越性。因此,只是作了原理性的验证。50年代后期,由于对洲际导弹防御的需要,而常规机械扫描雷达又无法满足这些要求的时候,当时的美苏相继研制成了一系列战略相控阵雷达,如美国的AN/FPS-46、PAR、铺路爪(PAVEPAWS),前苏联的“鸡笼”、“狗窝”等,这些固定式大型相控阵雷达占领了战略防御的重要地位。

美国是研制和使用舰载相控阵雷达最早的国家,不论在技术水平上还是装备的品种和数量上均领先和超过其它国家。1962年,美国首先把AN/SPS-32和AN/SPS-33相控阵雷达安装在“企业”号航空母舰和“长滩”号巡洋舰上,用以分别完成搜索和跟踪任务。受当时电子计算机技术水平限制,这两型雷达功能较少,成本昂贵,技术复杂,设备庞大,未能推广使用。另一“台风”计划中的舰载相控阵雷达AN/SPG-59,只作了样机试验,后因该雷达过于笨重,造价高、效率低,性能满足不了要求,故于1967年取消了该项目,这说明60年代战术相控阵雷达技术不够成熟,还不具备与常规雷达的竞争能力。美国海军随后开始了一个全新作战系统的概念设计,在1969年底将其定名为“宙斯盾”(AEGIS)系统(全称为全自动作战指挥与武器控制系统)。在历时10年,投入8亿多美元的巨额研制经费,经10万小时实验后,大名鼎鼎的“宙斯盾”系统研制成功。1982年美国将新研制的AN/SPY-1型舰载相控阵雷达正式装备在“提康德罗加”号巡洋舰上,成为该舰“宙斯盾”武器系统的核心,并改进和装备到其他一些大型水面舰艇上。

前苏联从80年代初开始研制舰载相控阵雷达,现已研制和装备了“天空哨兵”、CCB-33和CCB-501相控阵雷达。英国研制舰载相控阵雷达虽然比美、法、前苏联等国家较晚,但正在奋起直追,目前正在研制具有先进水平的MESAR SAMPSON有源相控阵雷达。其它国家和地区也都竞相研制和装备舰载相控阵雷达,如由荷兰、德国和加拿大等国共同开发的APAR、意大利的RAN-20S、日本的OPS-24、荷兰的SMART、瑞典的ELSA等。

相关阅读

热点话题

热点文章


中国老兵苑军网是老兵的网上家园!!!
“老兵”是我们一辈子的身份名片!!!
永远也忘记不了一起扛过枪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