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兵苑军网
新闻 > 首页 > 历史长河 > 经典战役 > 正文 >

抗战为何选择四川作为大后方?35年后作出决策

2014-06-05 16:20:43 点击: 来源: 网络转载 反馈
导读:战争爆发的那一刻,在距北京1500公里远的西南重庆,人们还在安享夏夜凉风。四个月后,这里将成为中国人民抗击敌人的总后方,并在之后的八年里,成为全国人民抗战的精神砥柱,支撑整个民...

  四川“剿匪”总司令刘湘早已等候于福特飞机之外,此时的他内心复杂。他知道,蒋介石踏出飞机的那一刻,将是他失去对四川控制权的开始。

  实际上,自辛亥革命之后,四川军阀派系林立,大小军阀各据防区,连年混战。因为山高水远,再加上忙于北伐与“剿共”,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中央势力始终被隔绝于巴蜀之外。

  但就在半年前,这一局势开始发生变化。因为由陕南入川的红四方面军把以刘湘为首的四川军阀打得惨败,迫使其不得不向蒋介石求援。同时又值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向西南挺进。这无疑为国民党政府制造了一个绝佳机会。蒋介石曾对其幕僚说,“川、黔、滇三省各自为政,共军入黔我们就可以跟进去,比我们专为图黔而用兵还好。……今后只要我们军事、政治、人事、经济调配适当,必可造成统一局面。”

  事态的变化是按照蒋介石的预想演进的。他先是派遣全权代表自己的“参谋团”入川,又于1935 年1 月,派薛岳率中央军十余万人进入贵阳。如今,借“剿共”失利之机,蒋介石亲至重庆,并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半年之久的西南之行。

  在这半年时间里,蒋介石以吴忠信取代贵州军阀王家烈,从而掌控贵州;对云南军阀龙云,他以多方手段来怀柔拉拢;而对四川,蒋介石用力最多,控制最深。经过一系列的措施,西南尤其是四川结束了以往各自为政的局面,最终实现了“中央化”。

  后方

  1935年的西南之行对中国命运影响深远。蒋介石通过此行对川、滇、黔地区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这促使他最终做出决策,一旦抗争爆发,以四川为核心的西南诸省将作为国民政府抗战的大后方。

相关阅读

热点话题

热点文章


中国老兵苑军网是老兵的网上家园!!!
“老兵”是我们一辈子的身份名片!!!
永远也忘记不了一起扛过枪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