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兵苑军网
新闻 > 首页 > 军事社区 > 解密 > 正文 >

杀气十足:中国新飞豹的真实作战效能让人高度

2014-06-09 09:24:07 点击: 来源: 网络转载 反馈
导读:它也许没有F-15E那么负有盛名,也许没有SU-30MKK那么飘逸灵活,但作为一款久经战阵的老将,一种守护欧洲天空30多年的战斗轰炸机来说,它无疑已经用无数的战例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它是一款

  隐身设计上,复杂的变后掠翼布局是狂风在隐身设计上的恶梦,并限制了其采用更先进的隐身技术,而飞豹A机身采用大量隐身材料,并改进了后部设计, 其RCS面积比狂风(ADV)应该要小的多,将极大抵消了狂风防空截击型(ADV)上“猎狐手”截击雷达185千米探测距离的优势,再结合先进的R- 77/PL-12和R73/PL-8,在空战中不会输于携带4枚“天空闪光”中距导弹和2枚“响尾蛇”导弹的狂风(ADV)。

  值得一提的是狂风(ADV)能达到M2.2的高速,与飞豹AM1.7的要快很多,在BVR中要稍占优势的,但在剧烈的空战中,速度是急剧变化的, 狂风的机翼能否快速的调整来适应空速的变化是有疑问的,这也是为什么目前三代机放弃这一设计的原因.另外狂风的翼面积较小,翼载比飞豹A肯定要大(在都携带空空导弹时),因此笔者认为其空战中的表现应该不会比飞豹A好到哪里去.

  在实战中,“狂风”的生存表现也并不乐观,在海湾战争中,其执行了近2000次的攻击任务中,包括英国的IDS“狂风”出动1600架次,战斗损失率5- 6架,意大利, 沙特的IDS“狂风”各出动了200多架次,损失各1架,总计7架,而同样进行对地攻击的”美洲虎”却在1200架次(英,法各600架次)的任务中毫发无损.同样的任务,损失差别却如此悬殊,最大的可能就是狂风复杂的变后掠翼在遭到敌人炮火攻击时表现的十分脆弱,另外,要求具备空中截击能力也使得狂风在设计之初就必须减轻机体重量,很难具备F-111F那样在重要部位的厚装甲保护,从而使其机体不堪一击。而采用传统机翼设计以及主要追其对地打击能力的飞豹在作战中的生存力则肯定要比狂风要高。

相关阅读

热点话题

热点文章


中国老兵苑军网是老兵的网上家园!!!
“老兵”是我们一辈子的身份名片!!!
永远也忘记不了一起扛过枪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