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罢此诗,连元稹也拍手叫好,自认服输。而聪明玲珑的商玲珑读后喜不自禁,当即将此诗谱成曲子用箜篌弹唱,引得元稹在杭州久留不归。在他的建议下,白居易让商玲珑又找到几位能歌善舞的小姐,组成一个乐班,商玲珑弹箜篌,谢好好弄古筝,陈宠和陈平分别吹奏觱篥和笙。每当明月之夜,白居易就邀一帮文人雅士泛舟西湖,笙箫齐奏把酒望月,这天上人间的好日子让元稹眼羡得不行,拿出钱来要“借”商玲珑到绍兴去陪他一个月,白居易严词拒绝,商玲珑自然也婉言谢绝。最后元稹悻悻然回到绍兴,没过多久他发现,商玲珑定下的诗词韵律,被白居易命名为“玲珑四犯”,新的词牌已经在江南一带文人墨客中流传开了。
前朝名妓的洗脸水
白居易弄了个新词牌“玲珑四犯”深为人爱,元稹眼红得不行,他也偷偷写了首“霓裳羽衣曲”送给商玲珑,让她的那帮小姐妹吟唱。商玲珑此时已委身于白居易,两人郎情妾意共度春风,白居易200多首赞美西湖的诗,大抵写于这一时期。作为铁哥们儿,他当然知道元稹的为人,不让他与商玲珑接触是对的,也是有效保护商玲珑。碍于刺史的面子,其他官员知道商玲珑是白居易的宠妓,也自动退壁三舍。但是“霓裳羽衣曲”几经转手,最终还是送到商玲珑手里。商玲珑长久浸淫于西湖风月,诗好诗坏她很清楚,这首“霓裳羽衣曲”让她爱不释手,忍不住瞒着白居易偷偷与元稹幽会,向他提出:如果能将“霓裳羽衣曲”配上歌谱,她一定会在歌会中出演。
元稹一听十分兴奋,熬了三个晚上,才将“霓裳羽衣曲”配上歌谱,写成“霓裳羽衣谱”。商玲珑邀来了谢好好、沈平、陈宠三个歌妓排练成了“霓裳羽衣谱”,在西湖畔连演了两场,轰动了整个杭州。白居易知道后也佯装不知,睁一眼闭一眼就算了。可是元稹得寸进尺起来,又向他提出“借”商玲珑到越州(绍兴)一个月,演出“霓裳羽衣谱”,也好让他有几分面子——在白居易那个年代,官员、文人或富商聚会,有歌妓陪侍在侧,是很有面子的事情,更何况还是商玲珑这样在江南闻名的官妓呢?白居易断然回绝,他对元稹说:“你我亲如手足,你借什么都行,包括借银子,我白大人都会答应你,唯独借商玲珑不行,你知道她是本官什么人?她是本官的心头肉哦。”元稹一听,脸色青灰,知道说什么也没用,就灰溜溜地回到绍兴。
后来我在上海图书馆查到一册《唐语林》古籍,霉味扑鼻、破烂不堪的线装书中就记载了这个故事:“长庆二年,白居易以中书舍人出任杭州刺史,杭州有官妓商玲珑、谢好好者,巧与应对,善歌舞。白居易日以诗酒与之寄兴。元稹在越州闻之,厚币来邀玲珑,白遂遣去,使尽歌所唱之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