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随着这个游牧宫廷,于1222年秋天,开始北上。在路上,成吉思汗遣人送给他这位哲学家朋友葡萄和西瓜的果汁以及其他美味。1O月22日(阴历9月15日)在阿姆河和撒麻耳干之间,成吉思汗命人设帐听长春论道。当时有镇海“相公”在座,而太师耶律阿海担任翻译。“皇帝大为感动,哲人所言,使他心悦。”10月25日,是一个美丽的夜晚,会谈继续举行,29日又举行一次。成吉思汗对于哲人的指教,印象是如此之深,所以他命将长春所说的话用中文和“蒙古”文记录下来。这时候所谓蒙文,无疑是指畏吾儿文字。
这些载于最直接的史料的事迹,向我们指出这位征服者具有严肃认真的道德品质。当他召唤这位著名道士时候,无疑是仅仅为了神仙灵迹,将此人认做一个高等珊蛮,能够给他某些修炼的药剂为他保证长生。而道教,于天才的玄学家之外,肯定包括一大批伪善者和走方郎中在内,他们仅恃鬼神之说和炼金术为生,尤其是在想要取得某些朝廷的信用时候。长春在这一方面所要做的事,尽管他很不愿意,如果他答应做,并不是很难。而恰巧这位道士偏偏富于自尊心和智慧,对道教创始人的真实教诲信守不移。如果成吉思汗是一个野蛮人或缺乏理性的人,他必定不能忍受这种觖望。值得钦佩的是,他不但放弃了获得灵药的希望,而且还以优礼和虔诚来倾听来自道德经和庄周的高深的理论。我们的经典作家们也说,这种事实证明他具有伟大的灵魂。事实上,他对于这种形而上的性灵一元论能够领会什么呢?我们无论如何应当承认,他的如此诚意,实在是难能可贵。
1222年11月10日,在撒麻耳干,这个道士再次去见征服者。这位征服者,常常处身于秘密哲学和魔术的气氛之中,问他要不要屏去左右。长春劝他不必。长春对成吉思汗说:“山野学道多年,常乐静处,御帐军马杂遝,精神不爽。请允许返回自己地方。”成吉思汗又一次答应了他的请求。长春将他所有的东西分施与撒麻耳干的穷人,启程返回中国。然而雨和雪开始降落,旅程显得很艰难。成吉思汗利用这个机会挽留这位道士和他在一起:“我也要东归,你愿意和我同行么?稍等一时。我的儿子们就要来了。而且你的道理,某些地方我还不很了解。”过后不久,3月10日,成吉思汗在塔什干地区围猎时因追逐一只受伤的熊而堕马。熊已近前,成吉思汗险些遇害。长春乘机向他指出象他的年龄不便围猎,所说的也是完全由道家的论点出发。
1223年4月8日,长春终于得到准许返回中国。成吉思汗给他一张敕令,上面盖有御玺,为了使道教的师父们得蠲免赋税。他的一名叫做杨阿狗的官吏受命伴送长春。
长春再次经过赛喇木、楚河、伊犁和阿力麻里。又横渡准噶尔沙漠,在这个地方,狂风卷沙,年年变换沙丘的面貌,居民告诉他,这是有鬼神驱使。他穿过答必斯丹-答班山峡,或其东边的隘口重过金山南部之后,行经水草俱无的戈壁,走了一条通往中国的直径,取道其西北和东南以避免敌国西夏,经由失儿津至翁金河,直到山西之北的汪古人的呼呼克图地方,他于1223年7月到达这个地方。长春卒于1227年。如果把成吉思汗谦虚倾听道教修士的高谈哲理与他对于藻饰词句和夸夸其谈的人的深恶痛绝两相比较是很有趣的。志费尼说他一贯讨厌波斯和中国礼节上的虚夸头衔,训诲他家族的王子们不用这些头衔,因此:“有血统的亲王们也用本名称呼,而在文书上,这些名字并不连带任何荣誉称号。”已故花刺子模算端的一个秘书到他这里来供职。有一天他叫这个秘书写一个最后通牒给毛夕里的阿塔别乞别特哀丁鲁鲁。拉施特说,这个书记依照波斯习惯以漂亮的词藻来修饰威胁之语,成吉思汗质问这是否嘲弄他,命人将这个虚夸太甚的修书人处死。
者别和速不台燃起蒙古人将来征服波斯和罗斯的战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