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兵苑军网
新闻 > 首页 > 历史长河 > 史海钩沉 > 正文 >

突厥与中原王朝的战争:不掠夺财富图谋控制中原

2014-06-05 16:48:37 点击: 来源: 网络转载 反馈
导读:希尔达•埃克塞迪先生曾以《六世纪下半叶突厥人与中国之间的贸易和战争关系》为题发表了一篇长达五十页的论文,论述了早期突厥人与中原诸王朝之间关系的性质,着重强调了两者之间的战争,既不是偶然发生的...

  (一)

  希尔达•埃克塞迪先生曾以《六世纪下半叶突厥人与中国之间的贸易和战争关系》为题发表了一篇长达五十页的论文,论述了早期突厥人与中原诸王朝之间关系的性质,着重强调了两者之间的战争,既不是偶然发生的,也不是单纯劫掠性的,而是突厥人因中原地区未能满足自己对于丝绸的要求而发动的逼迫其贸易的战争。他概括贸易与战争的关系说:“突厥君主委派使节带着要求而去,当遭到拒绝时,就导致了一场对中国的入侵;然而,这同一位统治者不久后又贡礼品,以期(中原)朝廷--假如仅因害怕的话--会满足他的需求。”在下文,作者更具体地描述了突厥与中原王朝间贸易和战争的交替过程,并且推而广之,认为是一切游牧民族的共同规律:“出现在中国边境附近后,突厥试图进而与中国接触,以便用其剩余的牲畜换取丝绸。他们需要皇帝的良好意愿,因此向他贡奉礼品:'方物',即牲畜,大多为马;作为答谢--如所期望的那样--他们获得丝绸,这是赠给有势力的'蛮人'使团的普通中国礼品。旋即,他们将更多的牲畜带往中国,以期更多的丝。然而,在此同时,朝廷已有足够的马匹,便不再赐予丝绸,或者至少不再给予他们所要求的数量。失望的突厥人于是发动对中国的征战。取得军事胜利后,遭受失败的(中国)皇帝只得再次赠送丝绸,以博取其善意。突厥可汗又贡牲畜,以示友好,但当获得回赐后,他复献牲畜,并甚至提出要求。越来越多的马匹送至中国,数量过大,假若没有丝绢回赠,则用入侵来强迫朝廷赐予更多的'礼物'。最后,当突厥人欲避免诸多麻烦,以合法方式获得丝绸时,就要求皇帝给他们指定永久性的市场。对贸易的许可赐予了突厥人,但事实表明,这种许可效果很差,因为此后重复了好几次;这次和此后的许可肯定是由不时的武力强迫实施的,而互市贸易后来也以这种方式进行--获得或未获官方的允诺。那就是为何在突厥人--其它游牧民族亦然--的时候,战争与贸易并不矛盾;相反,贸易包含了战争,因为需要用军事行动来创造贸易的可能性。”为了论证这一观点,作者主要根据“有关时期的最佳史料” (作者语),即《周书》、《北史》、《北齐书》和《隋书》,罗列了大量的突厥与中原王朝的战争与和平交往的事例,并且声称,他是从这一时期--他认为从突厥兴起至六世纪末乃是突厥第一次繁荣和独立的时期,故适宜于作为一个阶段来总体观察--内以整个突厥与中国的政策的观点看似乎是重要的一些连续性事件(对较小的战役和边界摩擦则忽略之)中得出上述结论的,即当时的战争均基于贸易的原因。

  对于希尔达•埃克塞迪先生的这一观点,我不能苟同,尤其是他把这一推论扩展至历来的许多游牧民族与中原地区发生战争的共同原因,更是略嫌武断。我认为,公元六世纪下半叶突厥人与中原诸王朝间的战争--尤指那些规模较大的战争--主要是由于中原诸王朝为了争权夺利而借助“戎狄”以及为“威震异域”而主动打击他们而造成的。这些战争基本上与贸易无关。

相关阅读

热点话题

热点文章


中国老兵苑军网是老兵的网上家园!!!
“老兵”是我们一辈子的身份名片!!!
永远也忘记不了一起扛过枪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