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医院解释称,各医院产房的设施配备和产妇需求不一样,所以待产包里的东西也不一样。
待产包被指“牟利”
多家医院待产包由医院商品部销售,不通过医院走账;厂商曝医院虚开发票,收回扣拿差价
产妇王女士生完孩子,回到家才注意到,她所在医院开出的待产包票据是一张手写发票,盖章为“北京康健乐友商品部”,不在医保报销范围内。
记者在探访过程中也发现,多家医院产房直接给产妇使用的待产包,结账时的发票并非由医院开具。如北京妇产医院开具的票据印章是“北京妇婴服务公司”,与北京妇产医院内的商品部名称吻合。
据该商品部的收费人员称,这是为方便产妇在商品部自行购买待产包。
“医药公司从厂商这拿货,价格会压得很低,货送到了还会押款,这样才能给产品进入医院留足谈价的空间。”一家生产妇婴卫生用品的公司负责人透露,医院待产包大多从医药公司或医院商品部走账,成为灰色地带。
“医院待产包都从医院的小卖部、药房或者三产公司(由医院成立的经营实体)走账。”博远公司负责人称,公司业务员先跟医院产科主任和护士长联系,决定使用产品后,医院会告诉业务员怎么走账。
“医院销售待产包都会有加价,比如本身谈的价钱是120多,开票开的是200多。”这位负责人坦言,产品进医院,都会通过产科的医护人员来完成。
另一家待产包生产厂家人士证实,经销商先跟医院谈,谈妥数量后,厂家根据医院的档次选择销售何种产品,并从中拿差价。“比如一个待产包大概400-500块钱,进价200块是能下来的,医院销售会扣除一部分钱,大概七八折。”该人士说,假如在医院卖待产包,中间利润大概在销售价的10%左右。
记者探访的一家医院小卖部营业员也称,护士一般会建议产妇家属到小卖部买待产包,从中拿提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