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门镇一处院内,挂着待产包生产厂家的牌子。院内留守人员否认生产待产包。
2012年6月,初当妈妈的吴女士住进北京妇产医院待产,准备的衣服和用品,均被拒绝带入产房。“我把宝宝服用开水煮了都不行”,吴女士说,护士告诉她待产用品得经过消毒,最后只得在医院购买了待产包。
去年,吴女士在北京妇产医院生二胎,办入院手续时,仍被告知要去购买待产包。待产包的“内容”和一年前一样,包括2套婴儿服装、裹单和大人护垫等用品,总共花费292元。
“我拿上次包里没穿过的小衣服都不行,只要住院就得重新买一套。”吴女士感到疑惑。
自备待产包拒入产房
记者探访10家医院,9家“强卖”待产包,部分待产包“不见真面目”,所含物品并非必需
拒绝产妇自备待产包进产房的,不止北京妇产医院,在记者探访的北京妇产医院、复兴医院、北医三院等10家医院,9家存在要求孕妇必须在医院购买待产包,仅产房里备有公用婴儿服的协和医院表示可自愿购买,但产妇自备的衣物仍然不能进产房。
“必须得买,不买不行”,北大人民医院、复兴医院等多家医院称,即便孕妇自带的待产包密封或经过消毒,也不能进入产房。北京妇产医院宣传科工作人员就此解释,医院是一种特殊环境,因新生儿免疫力低,防止交叉感染,才会使用医院提供经过消毒的无菌待产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