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是展会,但是这些无人机绝不只是琳琅满目的陈列品,先进的性能使它们具备了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坚实基础。比如“翼龙”无人机,机长9米,翼展14米,机高2.7米,重1.1吨,限升5000米,最大时速280公里,航程能达4000公里,最大续航时间20小时。主要用于传统军事领域、非传统安全领域和民用领域,具有战场侦察监视、电子侦察干扰等功能,集侦察打击于一体,在国际市场上有很强竞争力。再比如“翔龙”无人机,机长14.3米,机高5.4米,翼展25米,正常起飞重量7.5吨,限升1.8万米,时速可达750公里。俄国媒体甚至认为,翔龙的主要性能指标已经向美国先进的“全球鹰”无人机看齐。
着眼军民两用 创新研发机制
中国无人机研制始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逐步形成了“长空一号”靶机、“无侦5”高空无人照相侦察机等系列,具备自行设计与小批生产能力。值得一提的是“长空一号”作为一架大型喷气式无线电遥控高亚音速飞机,不仅开我国无人机先河,而且在此基础上改装成核试验取样机,并于1977年圆满完成了一次核试验穿云取样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