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想:没有美国在1972年结束托管琉球时有意将钓鱼岛列岛转交给日本,日本还能从美国手上武力夺取钓鱼岛不成?尼克松总统当时采取了地区和全球制衡的战略:利用中国和日本在全球层面与美国联手以抑制苏联称霸,但在地区层面又在日中之间打入楔子。
今天,这一战略已见成效:苏联已经失败,中日正在相争。
美国当年为了谋求霸权而不惜在中日之间埋藏矛盾,挑动未来的地区冲突,这是它的第一错。但是,美国当时为了有效利用中日抗苏,曾被迫宣布美国只是给予日本对钓鱼岛的施政权,而非主权。关于主权,美国没有立场。
要有立场,也是相关争议方必须以和平手段予以解决。要是万一不“和平”呢?从1972年到1992年,美国历届政府的立场是《日美安保条约》对钓鱼岛不适用,因为这一条约只对日本的主权领土适用,而美国对日本是否拥有对钓鱼岛的主权并无立场。
从1992年起,美国对这一立场开始调整,逐步采取了“只要是日本管理的土地,美国就有责任援引条约予以保护”的新政策。
这一调整,从2010年起得以加速,此后历任美国外长和防长都高调引述《日美安保条约》第五条,承诺美国对日本的保护适用于钓鱼岛。
美国以武力恫吓中国,用强权支持日本侵犯我国主权,维护日本在帝国主义时代侵华的后果,这是它的第二错。
据悉,中国国防部在应对日本于钓鱼岛的挑衅上面,曾以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作为了积极的应对,外界看来对于中国是非常有利的,中国近期无论是空军在钓鱼岛上空的表现,还是海监船和日本巡逻船的对抗表现都是令国际观察家震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