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这一弱国抵抗心理的对中强硬情绪,还可以从靖国问题的民意调查中看出端倪:根据日本学者一谷和郎的研究,在是否支持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的议题上,2001年至2005年的日本各大报章的民调都显示,反对参拜的日本民众多於支持参拜。但是,当把调查提问改为“是否支持外国政府在靖国问题上的抗议”时,大部分日本民众都持抵制态度。即使中国主张“不称霸,行王道”,但在一些日本知识分子眼中,“王道”本身,也是一种大国居高临下的表现。
2010年钓鱼岛撞船事件后,日本民主党政府在北京强大的外压下释放渔船船长,进一步加深了日本的弱国心理,令日本人强烈感到受中国压迫。在这一不信任的氛围下,当中方提出日本需重回搁置共识,承认钓鱼岛存在领土争议时,日方却会怀疑中国背后的动机,质疑北京会否提出进一步领土要求。中国基於防卫意识而提出的外交主张,在日本看来却是对外扩张的表现。
从中国角度来看,由于甲午战争以来饱受日本侵略欺凌的屈辱历史和悲情记忆,钓鱼岛问题直接涉及到中国外交中最为敏感的问题领域:即主权和领土问题,和中国的国家尊严和政府合法性息息相关。回顾历史,中国历届政府都强调,在主权问题上没有商量余地。1990年代末的香港澳门问题,都是在“主权在我”的前提下才得以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