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字上看分析,运-9的基本性能与C-130J相比依然拥有较大差距。后者为3人操作,自动化程度依然高过运-9。载重量方面二者基本相同。起飞距离C-130J只需要953米,作为战术运输机,滑跑距离的指标是下一代运输机的重要衡量标准。C-130J-30的货舱长度为16.76米、宽3.12-3.04米、高2.74米。
文章称,运-9的资料在上世纪就出现在中国的航空展上,但是2012年才开始试飞,显示中国在自己设计这种运输机的过程中并非十分顺利,原因有可能是出在发动机上。一向在军用装备领域神秘的中国航空界,为何一直高调宣传运-9?当然是为了出口,争夺C-130J的国际市场。因此运-9还存在出口型,中方声称可以选用加拿大PW的PW150B发动机,这种发动机显然不能用于中国空军自己的运-9。可能的潜在市场首先是已经使用运-8、运-7的国家。运-8出口的国家如下:缅甸、巴基斯坦、苏丹、坦桑尼亚、委内瑞拉、斯里兰卡。
除此之外,对于大量使用安-12的国家,也可能成为运-9希望进出的潜在市场,目前原部分独联体国家、莫桑比克、也门、津巴布韦等国家还在继续使用安-12。而乌克兰安东诺夫自己取代安-12的中型运输机称作安-178,该机18吨载重量,计划2014年首飞。
文章还认为,通过研制运-9,中国部分取得了研制大运的经验(虽然二者不是一个级别的运输机),可能把相关知识运用到200吨级的大型运输机(运-20)上。此外,俄中双方是否会重新启动原有的伊尔-76/476/78合同值得进一步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