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兵苑军网
新闻 > 首页 > 历史长河 > 世界文明 > 正文 >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波兰:企图恢复波兰辉煌历史

2014-06-05 16:25:51 点击: 来源: 网络转载 反馈
导读:一 波兰在中东欧历史上曾经作为大国而存在,然而近代以来它的国家地位每况愈下,18世纪后期遭受了强邻的三次瓜分。这三次分别是在1773年被俄、普、奥三国瓜分,在1792年被俄、普瓜分

  第五,波兰自身的战略重要性。波兰国土面积388000平方公里,是中东欧除苏德外最大的国家,领土面积是欧洲第六大国。波兰地处中东欧腹地,位于苏联和德国的夹缝之中,既是防止赤色苏俄的前哨,又是压制德国重新崛起的东方柱石。1921年2月19日法波签订条约,波兰作为法国同盟体系柱石,并经洛加诺公约重新肯定法波同盟,使得波兰“取代了1914年以前俄国作为法国在德国东翼的同盟国所处的地位”。

  极好的历史机遇使得波兰非常怀念自己昔日的强国地位,大国心态逐步膨胀。她积极推进“大波兰战略”。试图利用千载难逢的时机,重新恢复1772年前的疆界,建立一个包括波罗的海沿岸三国、乌克兰、白俄罗斯在内的大波兰。囊括波罗的海沿岸三国、乌克兰、白俄罗斯在内的大波兰,领土面积超过法国,成为仅次于苏联而位列欧洲第二大国家。波兰力求充当区域霸主圆大国梦,对各邻国推行积极的进取战略。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追随法国,为维护凡尔赛体系不遗余力地压制德国。凡尔赛和约以及后来的洛加诺公约并没有对德国的边界做出明确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定。波德两国之间在经济、少数民族问题上矛盾重重,领土纠纷也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如但泽的归属问题就成为后来德国入侵波兰的借口,并最终引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一时期的波兰为维护一战后的既得利益,连同法国等战胜国对德国实行积极的进攻战略。这种政策一直维持到1933年希特勒法西斯德国建立后不久才有重大改变。一边倒的外交战略随之寿终正寝。

  第二,极端仇视苏俄。由于凡尔赛条约中规定的波兰东部边界划分的主观随意性,为日后波、俄两国矛盾的集聚埋下了祸根。1920年4月25日俄波战争爆发,双方鏖战近一年,最终达成妥协。1921年3月18日,波兰与苏俄在里加正式签订《波兰与俄罗斯和乌克兰和平条约》,即《里加条约》。波兰获得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苏俄默许波兰吞并中立国立陶宛(1922年)。战争虽结束,但为立波两国交恶播下了种子。另外,波兰建立起来的第二共和国,标榜民主,对社会主义的苏联极端仇视,紧追西方国家对社会主义苏俄进行封锁。

  第三,企图向捷克斯洛伐克复仇。波兰在1919年1月23日到2月5日期间和新独立的捷克斯洛伐克就切欣地区归属问题发生了边境冲突,史称捷波战争。两国虽然最后妥协,由波兰获得切欣东部,捷克斯洛伐克获得切欣西部,但是妥协的结果并未能满足波兰大国的心理需求。虽同意结束捷波战争,但波兰对整个切欣的野心始终未变,伺机报复捷克。

  第四,向波罗的海地区扩张。尽管波兰在凡尔赛和会上获得了波兰走廊作为出海口,从一个内陆国家变为波罗的海沿岸国家。但是波兰并没有满足于狭窄的波兰走廊,而企图控制波罗的海地区。把推行大波兰战略的矛头指向了波罗的海三国之一的立陶宛。从而在1920年7月到10月发动立波战争,波兰军队攻占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并扶持了“中立陶宛管理委员会”,迫使立陶宛不得不宣布停火并作出妥协。立波战争为以后的双边关系增添了仇恨。波兰大国心态未灭,也从未放弃对波罗的海国家的野心,并在30年代把维尔纽斯据为己有。

  显而易见,波兰在与其相邻的六个国家中,在20年代交恶的不仅有立陶宛、捷克斯洛伐克等相对弱小的国家,更有处于暂时衰落的德国和苏俄。波兰表现强势,曾被认为“没有波兰,欧洲秩序的重建是不可想象的”。波兰之所以在二十年代推行进攻战略,正如艾伦?帕尔默所说:“波兰的外交政策立足于三项基本设想:一是各大国都愿意维持凡尔赛和会的解决办法;二是与法国的联盟继续有效;三是作为国际联盟成员而得到的一般安全保证。”这些设想与其大国情结不无关系。大国心态促使波兰推行进攻战略,一系列的外交成功又助长了她的大国心态。

相关阅读

热点话题

热点文章


中国老兵苑军网是老兵的网上家园!!!
“老兵”是我们一辈子的身份名片!!!
永远也忘记不了一起扛过枪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