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兵苑军网
新闻 > 首页 > 历史长河 > 史海钩沉 > 正文 >

“秦博士”伏生或未与李斯“斗法”曾藏传尚书

2014-06-05 16:46:48 点击: 来源: 网络转载 反馈
导读:最近上演的话剧《伏生》有许多亮点,如摒弃了非白即黑的以功过是非评定人物的传统手法,而是通过客观的历史文化背景、学术思想背景来再现人格与行为,演绎矛盾与冲突。

  最近上演的话剧《伏生》有许多亮点,如摒弃了非白即黑的以功过是非评定人物的传统手法,而是通过客观的历史文化背景、学术思想背景来再现人格与行为,演绎矛盾与冲突。另,李斯有一句台词也值得注意,他说:“我烧的不仅是儒家,烧的是诸子百家,为的是让秦朝的文化光耀千秋,让法家思想发扬光大”。这句话显示了主创方对“焚书坑儒”事件的独创性解读。

  肚里藏书,或有据可依

  伏生其人其事,《史记·儒林列传》里有介绍。伏生,济南人,曾做过秦朝博士。据清末学者陈蜚声考证,他生于公元前260年,卒于公元前161年,享年99岁。这说法不一定可靠,因为涉及伏生的直接历史资料太少。但是基本的事迹还是清楚的,如“秦时焚书,伏生壁藏之”。(注意,并非肚里藏书),后来因战乱流亡于齐鲁之间课徒为生。汉文帝初期,朝廷征集散佚的儒家典籍,伏生遂口授《尚书》二十九篇,由太常掌故晁错用隶书笔录。

  汉代隶书,在当时相当于今天通行的规范打印体,主要是便于认识和阅读,所以又称为“今文”。用隶书誊录的《尚书》称为今文《尚书》。伏生,原名叫伏胜。“生”,在古代与“子”、“夫子”同意,都是对饱学之士的尊称,如同今天的“老师”或“先生”。比如孔丘,他的弟子及后世读书人尊称他为“子”;李白在《将进酒》一诗中提到的岑夫子、丹丘生等等,都是此类意思。

  既然是藏书于壁,又该如何理解剧中的“肚里藏书”情节呢?一个聪明的擦边球而已。窃以为,倒不是真的把肚子剖开藏书于内,而是伏生通过多年苦读,早已将《尚书》背熟悟透在肚子里了,他自己就是一本活《尚书》。只要他个体生命不消亡,文化坚守的使命就可以完成。

  如今济南一带还流传着关于他刻苦学习的故事,说他曾把自己关在一个阴暗潮湿的石屋里,腰部缠上绳子,每读一遍《尚书》就打个结,以至80尺长的绳子都打满了结。如果传说属实,那么肚里藏书就有依据。

  与李斯斗法,不太可能发生的故事

  秦汉时期,黄河三角洲出现了两位重要人物,一是茅焦,一是伏生。茅焦临汤镬而不惧,直面秦始皇淫威,凛然谏诤,终致始皇感悟,拜为上卿,贤名远播。与之相比,伏生在当时并无高行令名,只是70名博士之一。

  博士,是秦王朝设置的顾问之类的闲职,可议政,不可参政,没有品级,也没有具体的权责。也就是说,作为一名普通顾问的伏生,与丞相李斯,在政治地位上是不对等的。伏生或有一定的话语权,但是,倘若真的如该剧所设定的与李斯是一对公开斗法的“冤家”的话,仅凭区区话语权是远远不够的。大家想想王安石与司马光、刘墉与和珅之间的争斗,也就明白了。李斯步步为营,伏生棋高一着,这样的斗法故事,在当时不可能发生。

相关阅读

热点话题

热点文章


中国老兵苑军网是老兵的网上家园!!!
“老兵”是我们一辈子的身份名片!!!
永远也忘记不了一起扛过枪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