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兵苑军网
新闻 > 首页 > 时政要闻 > 人物动态 > 正文 >

郑也夫:一直在愤怒

2014-06-07 10:56:24 点击: 来源: 网络转载 反馈
导读:三月初的北京,午后雾霾里的日光有些惨淡。身着土黄色棉服的郑也夫,推一辆老式凤凰牌自行车,缓缓走了过来。拍照时,他整个人看上去都很平静,眼神和表情都落在那里...

  “很在意书带来的社会影响吗?”

  他减缓了语速,稍稍平息后,缓缓答道:

  “我对中国社会问题做过种种批评,如果希望能直接推动政府改革的话,早不写了。因为没有效果。为什么还在写,因为有间接的期待,它至少能影响到一些公民、学生、学者,产生一些作用,从而在未来可能对社会乃至政府有影响。”

  他甚至把自己比作看别人下棋的旁观者。他在旁边支招:嘿,哥儿们,这么走。不听?不听不听吧,我写成棋谱,让爱看爱听的人看去。你不听,不影响我写棋谱的兴趣。

  只是这阻挡不了他去查看亚马逊销售榜,以及看到两本书长期盘踞教育事业类前几名,甚至一度超过《温家宝谈教育》后,窃喜。

  他说自己本质是悲观主义者,只是活得高兴。活得高兴,是因他一直在伺候自己的兴趣。他强调做学问要有两个支点。一个支点是对社会的关怀,一个是认知的乐趣。当遭遇社会冷眼的时候,你要有爱好支持自己。就像在教育问题上的论述,他自我知觉解了谜团,消了误区,所以高兴。

  而一根筋地,只想经世济民的学者经常是不可持续的,除非面对的是开放的政府和官员。他甚至为费孝通叹息,在他看来,费孝通有强烈的经世济民的关怀,却不执于学术的乐趣,所以在遭到冷遇的年代,完全荒废。

  他还点评张艺谋、陈凯歌为什么拍不出好电影了,因为不伺候自个了,尽想着票房,想着别人爱看什么。“众人的心理你能搞明白吗,只能瞎猜,只有伺候自己的审美标准,才可能成功。”他不由自主地提高了嗓门。

  他以各种方式传播这条理念:在母校北京八中做演讲时,针对高考压力,他曾经建议最优秀的学生不要考北大、清华,因为应付考试的过程过于枯燥,容易损伤学习热情,他建议这样的学生,考上一所较好的“一本”即可。更多时间可以用来伺候自己的兴趣,积蓄热情,在大学毕业时靠考研翻身,进名校或者国外留学。在他课堂上的接触中,他发现北大录取分数最高的光华管理学院的学生,知识面狭窄,在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上面毫无优势,这对于做学术来说,是不可救药的。

  而对于有为青年,他也希望不要走主流的路子:就像请客吃饭,要给出区别性;如果是喝二锅头,你要费心搞到65度的,因为一般见到的都是56度的。稀缺,才有区别性。

  采访的最后,有学生来索要签名和题字,稍一思忖,他写下“走自己的路”几个字。

相关阅读

热点话题

热点文章


中国老兵苑军网是老兵的网上家园!!!
“老兵”是我们一辈子的身份名片!!!
永远也忘记不了一起扛过枪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