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恐工作必须全社会参与
北青报:恐怖活动的触角延伸向普通民众,给不少人带来了心灵上的恐慌和不安全感。防止公共场所发生暴力恐怖事件的难度在哪儿?
吴绍忠:公共场所一直以来都是恐怖分子进行袭击的首选目标。这是因为:第一,公共场所人员聚集,恐怖袭击的效果可以最大化;第二,在公共场所中,多数人相互之间并不认识,因此恐怖分子混迹其中也难以引人关注;第三,公共场所往往是一个完全开放或相对开放的空间,恐怖分子进入或离开几乎没有任何难度;第四,公共场所人员数量众多、流动迅速,安保部门的常规监控难以面面俱到;第五,城市中的公共场所太多,我们所拥有的资源难以做到全部而且有效地覆盖。
北青报:需要采取哪些措施进一步完善公共场所的安保水平?普通民众自身在这个过程中又可以做些什么?
吴绍忠:防范和打击恐怖主义是公安机关当仁不让的职责,但是这项工作必须全社会参与,只有构建一个包括政府各职能部门、社会各种组织与机构以及每一个民众在内的综合防控体系才能有效防范和打击恐怖主义。要完善公共场所的安保水平,首先全社会要树立一种风险意识,在传统的人防、技防等方面投入相应的资源,采取更加科学、有效、合理的安保措施。其次,公安机关在警务资源的投放上,应该向容易遭受恐怖袭击的公共场所倾斜。同时,公安机关应加强对社会各机构的安保培训。
就普通民众而言,应该改变恐怖主义离我们很远的想法,要认识到恐怖主义离我们其实并不远,随时有可能发生在每个人身边。政府有关部门应大力加强对于防范和打击恐怖主义知识的宣传和相关能力、素质的教育与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