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首页 > 时政要闻 > 媒体关注 > 正文 >

航天五院解读:中国“超龄卫星”不断增多的秘密

2014-06-07 11:20:07 点击: 来源: 网络转载 反馈
导读:服役期原本两年,可在轨运行至今已经8年多仍“不服老”——实践六号B01星的“长寿基因”已经衍生出了实践系列卫星这个“长寿家族”。

实践六号B01星安装的由五院自主研制的我国首台星敏感器,改写了之前卫星姿态测量只能依赖太阳、地球作为参考系的历史,大幅提升了卫星制导导航的安全性、准确性。多级冗余设计的在轨策略也引入到该星的设计当中,即当卫星主计算机工作时,还有两台计算机充当“替身”,处于休眠备份状态,一旦主机发生故障,替身就会顶上,确保卫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故障排除。z8w老兵苑

如今,越来越多的长寿技术、产品摆上了卫星生产的供货架,确保了卫星寿命赢在起跑线。服务于我国通信卫星的东方红四号卫星公用平台较前一代平台,使用寿命从8年提升到15年;性能更优的二浮陀螺和三浮陀螺代替了传统的液浮陀螺,设计使用寿命从原来的3—5年,大幅提升至8—15年,经过对飞轮关键轴承部分进行改进优化,其寿命提升至8—15年;卫星的“眼睛”载荷相机寿命从3年提升到5年;自主控制技术的广泛运用,为卫星关键产品装上了“智脑”,各分系统可以实现自我诊断,自主检测错误,进行在轨故障隔离……z8w老兵苑

“一个卫星由成千上万个部件组成,任何一个关键系统和部件罢工,都会宣告卫星提前退休。”相关人员用“木桶理论”打了个形象的比方,“卫星整体寿命取决于它寿命最短的那个关键系统或部件,要长寿得‘让每一块板都不短’。”z8w老兵苑

相关阅读

热点话题

热点文章


中国老兵苑军网是老兵的网上家园!!!
“老兵”是我们一辈子的身份名片!!!
永远也忘记不了一起扛过枪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