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长寿带来的效益可用千亿计算
多年来,五院下大力气开展新技术研发、产品创新、宇航能力建设、工艺振兴等“挖潜”工程,数千项国家专利、核心技术,近百项具有自我知识产权的“拳头产品”,为卫星的长寿命增添了底气。
此外,五院还不断提升在轨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为每颗卫星建立自己的“健康档案”,尤其是重点剖析长寿命卫星的在轨数据,验证了很多技术的科学性、实用性,并将成熟、成功的技术在其他卫星上进行推广。这也使卫星“集体长寿”这一美丽的梦想正逐渐变为现实。
卫星长寿了能带来多大的效益呢?
“一颗卫星的投资一般在10亿元左右,拿现在低轨道卫星来说,正常寿命为5年,平均下来每年的成本是2亿多元,实践六号B01星超期5年,相当于直接为国家节省了10多亿元的卫星制造成本,由此而节省下来火箭发射等各环节的费用还有很多。”卫星应用专家算了一笔账,现在卫星应用日益广泛,转播电视、广播、导航、授时、对地遥感等业务服务着上亿人口,影响着国民经济的每个角落,有些甚至走出“国门”赚外汇。因此,由卫星长寿衍生、创造的经济价值和效益,可用百亿甚至千亿来计算。(通讯员 郭兆炜 记者 陈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