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军用飞机部件生产企业经理介绍,24架苏-35战斗机供应合同的签署能够使中俄双方摆脱此前合作中的不愉快。2004年中国拒绝继续履行苏-27战斗机许可生产合同,只生产了合同规定的200架中的105架,随后开始生产以苏-27为基础、未经许可的国产仿制品。
2008年首飞的苏-35战斗机是苏-27的深度改进型号,它使用重新设计的机身、新型“雪豹”机载雷达、新型117S发动机,以及全新的武器装备配置。苏-35飞机是苏霍伊集团在自筹资金,并且吸收俄罗斯对外经济银行贷款的条件下自行研制、生产的,在首批飞机试验成功后,2009年俄空军签订了48架飞机的采购合同,今后还可能会继续采购。与此同时,尽管俄方一直在向委内瑞拉、越南、印尼等国推销苏-35战机,但是暂时还没能签署任何出口合同。
俄战略和技术分析中心专家卡申认为,中航工业集团公司几乎没有为自己仿制苏-27的国产战机做过出口推销广告,说明中国仿制品存在大量技术难题,因此俄方不必担心中国会很快仿制苏-35战斗机。况且,考虑到中国与邻国的关系激化,24架战斗机采购合同可能还不是中国与俄罗斯签署的最后一项苏-35供应合同。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开始引进苏-27战斗机时,最初同样没有大批量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