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首页 > 历史长河 > 历史人物 > 正文 >

著名政治家、军事谋略家 范雎

2014-06-05 16:23:05 点击: 来源: 网络转载 反馈
导读:范雎(?前255),也叫范且(这是汉代石刻中的错误)《史记》中是雎ju字,有书为睢 sui字,评书家多读此音,字叔。战国时魏人,着名政治家、军事谋略家。他同商鞅、张仪、李斯……
8Yi老兵苑

  范雎不仅是秦国历史上智谋深远的名相,也是我国古代不可多得的政治家、谋略家。8Yi老兵苑

  范雎之死的真相8Yi老兵苑

  根据《史记·范雎蔡泽列传》的记载,范雎在听了蔡泽所游说的要功成身退的道理后就毅然引退,最后安然寿终正寝于家中,成了秦国少有的结局很好的名相,这似乎已经成了定论。但是读了林剑鸣先生的《秦史稿》后,这种延续两千多年的看法被推翻了,林先生说,据云梦秦简《编年纪》云:“(秦昭王)五十二年,王稽、张禄死。”张禄即范雎在秦国的化名,可见,当秦昭王五十二年(公元前255年),当秦军攻打邯郸失败、范雎保举的郑安平投降赵国、河东失守后,按秦国“被保举的人犯罪则保举者一起受刑”的法律,被秦昭王处死(见《秦史稿》第222页—223页的第24条注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8Yi老兵苑

  然而云梦秦简《编年纪》云:“(秦昭王)五十二年,王稽、张禄死。”只是说张禄死并没有说是被杀的,况且蔡泽游说范雎的话难道是司马迁编出来的?如果是被杀的,哪还有蔡泽游说的份哦,司马迁写史是比较严谨的。而且秦昭王是在范雎的策划下才取得皇权的,有很大功劳,“有敢言郑安平事者,以其罪罪之”这样安慰范雎也是情理之中。所以事实是这样的:8Yi老兵苑

  公元前 258 年(秦昭襄王四十九年)正月,王 陵统率的秦军进攻邯郸受挫,死伤很多。秦王想令白起代替王陵攻赵,白起 托病,不肯出征。秦王亲见白起,强迫他带病指挥军队,白起仍不肯行。秦 王改用王龁代替王陵,范睢又起用郑安平为将军,郑安平成了进攻邯郸的主 帅。公元前 257 年,魏、楚两国的军队前来救赵。邯郸城下的秦军,在赵军 和魏军、楚军的夹击下大败。郑安平在赵军围困下以二万人降赵,赵封他为 武阳君①,公元前 255 年死于赵。被范睢引用为河东太守的王稽,也因与诸侯 通而坐法诛。秦王大怒,欲兼诛范睢。燕国人蔡泽听到这个消息,游说范睢 退位让贤。范睢因而自称病重,推荐蔡泽为相。云梦秦简《编年记》说,公 元前 255 年(秦昭襄王五十二年),“王稽、张禄死。”这是在王稽被处死 的那年,范睢也病死了。(中国通史 第三卷 上古时代(下册))8Yi老兵苑

  人物评价8Yi老兵苑

  范雎是一位充满矛盾的历史人物。他一方面小肚鸡肠,“每饭之德必赏,睚眦之怨必报”;另一方面,他又富于深谋远虑,能够忍辱负重,终成大事。他一方面对过去了的恩怨耿耿于怀,设计杀仇;另一方面,他又具有战略眼光,提出了“远交近攻”的战略方针。事实证明,“远交近攻”的战略方针是行之有效的,秦国就是在这一方针指引下一步步强盛起来,一步步完成统一大业的。从这个角度看,说范雎是秦国霸业的奠基人,并不为过。范雎事秦纯粹出于偶然,并没有必然性。8Yi老兵苑

  如果没有范雎这个人物出现,历史将是另一番景象。那样的话,也许秦昭王仍是谙弱无力的君王,别说统一不了诸侯国,权力尽失也未可知。范雎使得一切都改变了,甚至历史的进程也被改变了。范雎呼风唤雨,如鱼得水。他在秦国的权力之大,通过他进谏秦王杀死了头号功臣白起,足可见证。白起坑杀40万赵国降卒的深仇大恨,由范雎替赵国人报了。六国的人杀死原先的头号敌人,而且是没费吹灰之力,也幽默得可以。8Yi老兵苑

  秦国吞并六国,然而为秦国制定吞并方针的,正是六国之一的魏国人—范雎。由此观之,六国—至少是魏国—乃自掘坟墓。有暴秦虎视眈眈,危若累卵,六国仍不结束窝里斗,直到把一流人才赶到敌人那里去。从这一点看,七国归于一统,实在是势在必行。诸侯国和平相处、相安无事,几乎是不可能的。假如当年没有范雎被须贾、魏齐陷害之事,魏国重用范雎,也许魏国可以强于一时,但绝对不可能改写历史。

相关阅读

热点话题

热点文章


中国老兵苑军网是老兵的网上家园!!!
“老兵”是我们一辈子的身份名片!!!
永远也忘记不了一起扛过枪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