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1年解放军海军改革中,三大舰队成立装备部,可能是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从某些方面来看,这个新机构代表着回到过去。1985年之前,解放军海军三大舰队设有后勤部,但时任海军司令员的刘华清上将撤掉了后勤部,并把其职责移交岸上司令部,使舰队司令部得以把精力集中在海上行动。这使解放军海军与岸上联系密切,只有在特别的情况下才会远航。然而,解放军海军远海作战需要处于一个司令部下的高水平的作战与支援一体化指挥。新成立的装备部负责确保平时与战时的这种一体化维修与支援规划。其主要职责包括:计划管理、计划战役导向装备工作、细化并落实规章制度、实施维修,以及组织物资保障。
在东海舰队,舰队装备部组建3个主要专家组,负责舰队支援行动作战管理,维修保障分为三个级别,以及平行的维修管理系统。在这种结构中,解放军海军基地可提供最高级别的维修保障。其承担的任务包括:干船坞修理、协助“中继级”修理、舰艇执行重要任务时的伴随修理、按照上级指导完成战时修理任务。
甲板级维修日益依靠自动故障诊断
与美国海军一样,解放军海军舰艇舰员负责甲板级维修。与解放军全军相同,解放军海军也在提高舰员教育水平,增加征召大学毕业生新兵,用士官替代义务兵。这种基本转变仍然是一个进展中的工作,但这不并妨碍其重要性。解放军海军舰员按照《海军舰艇修理条例》和《海军舰艇装备与技术管理条例》实施维修。中国舰上维修工作主要包括三种类型:平时维修、修理期维修和战时维修。战时维修暗示解放军海军水面舰艇部队有权在战时进行维修,否则舰艇会送交上级修理单位。
良好的维修管理应该以最小化灾难性设备故障同时最大化装备可用性为目标。目前解放军海军是否能够实施美军的“计划维护系统”,或是解放军海军所有水面舰艇平台是否有这种系统还不得而知。解放军海军消息来源称,未来水面舰艇维修工作将越来越依靠自动故障诊断,而不是既定计划。
最新型“旅洋”级驱逐舰和“江凯II”级护卫舰都装备了电子装备管理系统,解放军海军其他舰艇也将陆续装备这种系统。这些系统将监控并收集关键设备参数,如油液品质、轴承振动、噪音、温度和转速。收集到的信息会反馈给装备制造商。岸上设备技术支持组也可访问这种信息,并动态管理舰上关键部分的维护。据报道,在东海舰队护卫舰舰队,利用这种动态维修管理模式,装备完好率提高了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