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政府确立“先于他国承认韩国”的原则
1919年,流亡中国的韩国爱国志士在上海成立了韩国临时政府和临时议政院。抗战爆发后,韩国临时政府也于1940年9月迁到了重庆。
虽然韩国临时政府长期战斗在中国土地上,但一直没有得到国民政府的外交承认。1942年,金九向蒋介石提议,要求中国方面率先承认韩国临时政府,并请各盟国一致承认。此前,金九曾致电美国总统罗斯福,要求其承认韩国临时政府。但罗斯福认为时机尚未成熟,非但不愿承认,还要求中国方面斟酌承认一事,准备在战后由美国或其他国家对韩国实行“托管”。
蒋介石在考虑了金九的建议后,拒绝了罗斯福的要求,提出“随时考虑,应合国际情况,适时承认”韩国独立,此举令金九颇为感动。随后,国民党中央援韩小组正式确定了“先于他国承认韩国”的原则,表明了中国对韩国独立运动的坚决支持。
蒋介石促使美英承认韩国独立
1943年11月,中国方面为准备开罗会议,由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厅向蒋介石提交了《战时军事合作方案》和《战时政治合作方案》,明确提出:“中美英苏立即共同或个别承认朝鲜独立,或发表宣言保证朝鲜战后独立。其他联合国家应请其采取一致步骤。”
11月23日,蒋介石和宋美龄在开罗会议上向罗斯福口头提出:在日本溃败后应承认韩国的自由与独立,得到了罗斯福的口头承诺。美国方面虽然将蒋介石与罗斯福的谈话内容写入了宣言草案。但没想到丘吉尔觉得罗斯福在会议上过分亲近蒋介石,大英帝国受到了歧视,在宣言的最后文本上横生枝节,加入了“于适当时间”等限制词,使得韩国战后的独立又变得模糊起来。
对此,中国代表王宠惠表示极力反对,主张明确战后韩国的“自由独立地位”,并迫使美国人出面调和,在《开罗宣言》的最后文本中明确提出了三国支持韩国在战后独立。当《开罗宣言》承认韩国独立的消息传来后,在华韩侨无不欣喜若狂。
国民政府维护朝鲜半岛统一的努力未果
开罗会议后,国民政府加紧了援助韩国独立运动的步伐,向韩国临时政府提供了500万元资金。
进入1945年后,英美两国在韩国独立问题上开了倒车。一些美英官员提出,韩国灭亡多年,缺乏行政干部,短时间内难以建立统一国家,建议由盟国先行托管5年。蒋介石认为此举实际上是把韩国由日本独占变为几强共治,违背了《开罗宣言》精神,因此表示坚决反对,但苏美两国已在雅尔塔会议上商定以北纬38度线作为对日受降的分界线,朝鲜半岛的分裂已成定局。国民政府维护朝鲜统一的努力最终失败,而美苏的决定为朝鲜南北双方日后的兵戎相见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