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粟裕大将的军事身涯中,与国民党的七十四军可谓有不解之缘。
国民革命军第七十四军由51、57、58三个师组成。其51师的前身是1933年何应钦在保定组建的军政部补充旅,由王耀武(1904-1968)任旅长。该旅组建不久,就与粟裕打上了交道。1934年冬,王耀武旅在浙江省保安处长俞济时的指挥下,堵截方志敏北上抗日先遣队红七军团,粟裕当时是红七军团的参谋长。王耀武旅打败红七军团,并打死了红军师长寻淮洲。1935年1月,又将其包围于皖南怀玉山。红七军团全军覆灭,仅粟裕带少数人突围。这一仗,粟裕虽然不是最高指挥员,但作为参谋长的他,与后来的七十四军算是接上血海深仇的缘。
之后,王耀武旅的番号改为第51师。抗战开始后,1937年,51师与57师(原孙传芳五省联军部队)、58师(原国民政府警卫旅,建于1930年)合编为第七十四军,军长俞济时,并参加了凇沪会战、南京保卫战等。南京撤退后,施忠诚曾一度担任军长。
1938年,第七十四军换装苏联武器,是苏联为我国装备的四个突击军之一。其后在德安战役中有出色表现。1939年,王耀武接任军长,加入第九战区作战。参与了多次长沙会战,在上高、常德等战役中,七十四军都有出色战绩。之后,第七十四军全部换装了美国武器装备。
1946年,七十四军整编为第74师,张灵甫(1902-1947)任师长兼南京警备司令。整74师成为国民党的王牌御林军,“五大主力”之一。
1946年,内战全面爆发后,整74师又与粟裕打上了长期交道。在淮阴战役中,整74师“超越友军星夜兼程运动,孤军直至淮阴”,在粟裕面前占了上风。其后在第二次涟水战役中,整74师再次在粟裕面前占上风,粟裕所部解放军转进山东。
1947年,在十多年间一再吃亏之后,粟裕与整74师的关系有了重大转折。5月,在孟良崮战役中,粟裕与陈毅指挥山东解放军全歼了整74师3万多人,击毙师长张灵甫。至此,粟裕与整74师的仗算是结清了。但粟裕与该军的关系还没有结束。
孟良崮战役后,国民党又重建了第74军,军长邱维达,编入邱清泉第2兵团作战。1948年,在淮海战役中,粟裕又遇到了七十四军,但此时的七十四军战斗力已是今非昔比。1949年初,粟裕再次将第七十四军全歼于陈官庄。
淮海战役后,国民党再次重建了第七十四军,军长劳冠英,看来国民党实在是舍不得这个番号。1949年8月,第七十四军编入李延年第6兵团,在朱绍良指挥下,参加福州战役。粟裕是不会放过这个死敌的,他指挥叶飞兵团,再度歼灭了第七十军。
至此,粟裕大将与国民党七十四军的缘分才彻底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