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国观满篇的敌视日本,抗日口号喊的震天响,一说起日本就是血海深仇,就是钓鱼岛之争,但是青年们,你们知道日本和中国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吗?中国改革开放至今30多年,日本对中中国到底意味着什么?我来告诉你们。
中日经贸关系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了。由于当时两国关系处于不正常状态,因此两国经贸活动主要是以民间贸易或"半官半民"贸易的形式开展的。60年代中苏关系破裂后,中国失去了从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引进技术设备的来源,致使已经与中国存在贸易关系的日本成为中国进口技术设备的最主要来源。1972年中日复交后,两国签订了政府间贸易协定,使两国贸易在市场原理和政府推动的双重推力下得到了更大发展。自1966年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近20年时间里,日本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例如,1985年,中国对日贸易额在中国外贸总额中所占比重高达27.8%.
从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到90年代初,尽管对日贸易继续发展,但由于中国内地与香港地区(中国香港)的贸易超过了对日贸易,致使对日贸易在中国整个外贸中的排名下降到第二位。进入90年代,随着日本企业对华直接投资的迅速增长,形成了贸易与直接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1993~2002年,日本再次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在改革开放的30年间,日本成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的时间长达18年。如果按国别计(即除去中国香港地区),日本成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的时间长达25年。
贸易和直接投资构成了中日经贸关系的两大支柱。日本企业早在1979年就开始了对中国的直接投资。「日本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60年代之后,日本对北美、欧洲和东南亚的投资不断增加。与日本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直接投资相比较,日本企业对中国的直接投资起步较晚。」在20世纪90年代前半期,日本对华直接投资迅速增加。日本制造业对华投资实际使用额从1990年的1.64亿美元增加到1995年的35.8亿美元。然而,在90年代后半期,由于两国政治关系的影响、日本企业对中国吸引外资政策稳定性的不信任感、中国在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上存在的"瓶颈"以及1997年发生亚洲金融危机等原因,1996~1999年,日本对华投资连续4年大幅度减少。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基于对中国加入WTO 的预期,日本对华直接投资额从2000年开始回升,2005年达到65.3亿美元。截止到2007年底,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累计项目数为39688个,实际到位资金617.2亿美元。以实际使用外资累计金额计,日本居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首位。在中国投资的日资企业在中日贸易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例如,2001年,中国对日出口总额中大约60%的产品由日资企业制造,如包括委托加工,这一比例高达80%.
中日经贸关系发展对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是:第一,通过从日本引进成套设备并与之开展技术贸易,使日本成为中国工业化过程中最大的生产技术提供国。第二,告别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中国亟须掌握有关市场经济的知识和经验,告别"农业中国"走向工业化的中国又亟须掌握有关工业化的知识、技术和经验。在这方面,日本等发达国家对华直接投资活动对于中国来说不啻为一种包括技术、管理、营销、人才培养等在内的"广义的"技术引进。第三,随着中国工业化进展,加上在华日资企业的产品大量返销日本,又促进了中国价廉质优的工业品的对日出口,日本成为吸纳中国工业化成果的重要出口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