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餐桌上,希特勒总是坐在面对窗户的中间位置,左边总是坐着爱娃·布劳恩。用餐的时间根据下午安排的活动来定,餐桌上笼罩的气氛每次都不一样,根据当天的时局,气氛时好时坏。希特勒的情绪可以从他的举动和手势中反映出来。前一天用餐时他冷冰冰的,对什么都漠不关心,而第二天却又精神抖擞,神采飞扬。这一点都不奇怪。一切都取决于他当时的情绪。
希特勒对饮食十分节制,特别喜欢单一的菜。他对菜豆有明显的偏好,然后就是豌豆和扁豆。他吃的东西和客人们吃的没有区别。但是,有一点不同,就是他的饮食不带一丁点儿肉或油,他甚至拒绝喝肉汤。他对肉是绝对的厌恶,他的饮食和一般人相差很远。当我们谈到这一点时,他就给我们举马和大象的例子,它们都是很有力量的动物,而狗呢,它们主要吃肉,一用力就气喘吁吁。为了让他的客人们也不吃肉,他喜欢在餐桌上高谈阔论地说肉代表的是死去和腐烂的物质。当一位夫人用祈求的眼神看他一眼,希望他停止这种超现实的描绘时,希特勒反而说得更加来劲。看到他宣扬的肉的本源使人没了胃口,希特勒便觉得自己的原则得到了肯定。然而,在外宾们面前,他是不会表现出这种宗教般的奇怪热忱的。
但是,在夸耀自己的素食习惯时,他以令人愉悦的方式投入地描绘粮食的生长过程,向我们描述农民如何用大幅度的庄严姿势在地里播种,然后麦子生了根,生长着,变成了绿色的海洋,在阳光下渐渐变成金黄色。在他看来,这田园诗般的画面说明人们应该重归大地,热爱它无私地赐予人类食用的自然食品。但这诗意的陈述最后总回到他最喜欢的主题:所有的人都应该受到启发,厌恶吃肉。他用特别的方式来描绘屠宰场里血腥的工作场面:怎样宰杀牲畜,把它们砍成一大块一大块的,让本来胃口挺好的宾客们觉得很恶心。鉴于这样做有可能造成没人敢再接受他宴请,为了弥补,他最后又说,他绝对不会也不想强迫任何人像他那样成为素食者。
午餐过后,希特勒习惯召集来宾开会。然后,一群人一起散步,来到位于离伯格霍夫有半小时路程的度夏小楼脚下。希特勒和主要来宾走在最前面,其他人隔一段距离跟在后面,以便他们的谈话不至于被听到。所有的人都站在楼房的小高台上,欣赏着阿尔卑斯山壮丽的全景,然后一起喝茶。
当谈话出现冷场时,希特勒就展开他关于种族主义的阴暗理论,或是重提他夺权斗争的幸福时光,努力使谈话再活跃起来。但在喝完椴花茶,吃完巧克力和他的苹果挞之后,希特勒经常会感到一阵突如其来的倦意。人们看见他突然蜷曲在扶手椅里,用手遮住眼睛——他睡着了。
于是,爱娃·布劳恩活跃起来,开始和来宾聊天,经验告诉她,表示礼貌的沉默会打搅希特勒的睡眠。到了该离开的时间,爱娃会用不引人注意的动作唤醒希特勒。大家总是乘小汽车回伯格霍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