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自建国以来,关中地区是国本所在的根据地,军事布局的重中之重。秦长年?进扩张,攻击和防卫的目标指向关东六国,扼守关中东部门户的函谷关是最重要的军事要地,也常年屯驻重兵。随着东进扩张的顺利进行,秦的军事重心逐渐东移,荥阳一带成为新的军事重地。统一六国以后,中原息兵,南北对百越和匈奴开战,秦的军事重心由中原向南北两边境转移,上郡以北、五岭以南成为重兵屯驻的要地。整个秦帝国的军事布防,成一外重内轻的格局,不仅内郡空虚,秦帝国本土--关中地区的防务也松懈下来。
陈胜、吴广起兵于泗水郡大泽乡,其地远离关中咸阳靠东,远离南北两疆在中,是帝国外重内轻的军事格局中最空虚薄弱的地区之一。
陈胜七月起义,九百人攻占大泽乡及其所在的蕲县。不到一个月间,先后攻克铚、酂、谯、苦、柘等数县,拥有六七百乘战车,一千余名骑兵,步兵数万人。陈胜进而一举攻下陈郡郡治陈县,称王,建立张楚政权。陈胜军的迅猛发展,楚国故地民众的响应固然是重要的因素,不过,陈胜军若入无人之境的军事进展,其最关键的原因,在于武备松弛的内郡各级秦政权,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
张楚政权在陈县建立以后,迅速做出了主力西进关中夺取咸阳、分部四面出击的军事部署。西进的张楚军由两支部队组成,一路军以吴广为假王,统领张楚军主力进攻荥阳,指向关中的东大门函谷关;一路军以宋留为将军,领兵攻取南阳,伺机夺取进入关中的南大门武关,两路进军的目标都是关中咸阳。荥阳在三川郡境内,是由关东地区走三川东海道通向关中的第一道门户,控制东西南北交通的关口,秦王朝驻有重兵防守。紧靠荥阳东北部,秦帝国建有著名的粮食储备基地--敖仓,大量存贮战备用粮。荥阳的屯军和敖仓的粮食,构成秦帝国控制关东地区的战略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