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首页 > 历史长河 > 史海钩沉 > 正文 >

中苏同盟建立的曲折历程:1944-1950年的中苏关系

2014-06-05 16:54:15 点击: 来源: 网络转载 反馈
导读:与中苏同盟如何走向破裂一样,在冷战国际史和中苏关系史研究中,中苏同盟的形成也是各国学者之间讨论最多、分歧最大的问题之一。关于中苏何时开始结成同盟,牛军认为,1945年
jAG老兵苑

  (一)中共和苏联都是从各自的战略利益出发考虑结盟问题的,意识形态不是出发点,但确是必不可少的条件--斯大林以国际主义(其核心在于是否忠于莫斯科)作为评判社会主义大家庭成员的标准,而毛泽东则把崇尚国际主义和追随莫斯科作为取得苏联支持的敲门砖。jAG老兵苑

  (二)中共政权的建立主要依靠的是毛泽东的坚定信念、灵活策略和军事才能,苏联的援助和支持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不过对于毛泽东而言,这些援助和支持在巩固中共政权的过程中才是更加关键和必不可少的。这也是毛泽东不得不宣布“一边倒”的主要原因。jAG老兵苑

  (三)苏联的安全与中共政权的巩固之间存在着互补性和一致性,但在主权和经济利益方面却有严重冲突,毛泽东逼迫斯大林放弃了在中国东北的特权和利益,险些导致中苏同盟毁于初建。而毛泽东在战争的环境下为了维持这个必要的同盟,又不得不置眼前的国家利益于不顾。jAG老兵苑

  (四)美苏冷战对抗的国际格局对中苏同盟形成的直接影响在于客观上推动了苏联与中共的接近,并成为中苏两国领导人调整相互关系的潜在因素。反过来,中苏同盟的建立则预示着冷战格局从欧洲扩展到亚洲。jAG老兵苑

  (五)至于美国人经常讨论的“失去中国”的问题,如果说1944年确有美国与中共建立正常或友好关系的可能性,那么随着毛泽东与斯大林的逐步靠拢,这种机会到1949年已不复存在。jAG老兵苑

  (六)中苏同盟对于双方来讲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一种无奈的选择,而且回旋余地越来越小。然而,毛泽东与斯大林之间的不信任始终存在,且时隐时现。就领袖个性而言,毛泽东无论如何不可能长期寄人篱下,他所承受的屈辱和压抑总有一天要爆发。所以,中苏同盟在建立的时候就埋下了分裂的隐患。jAG老兵苑

相关阅读

热点话题

热点文章


中国老兵苑军网是老兵的网上家园!!!
“老兵”是我们一辈子的身份名片!!!
永远也忘记不了一起扛过枪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