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兵苑军网
新闻 > 首页 > 历史长河 > 史海钩沉 > 正文 >

匈牙利人讥讽出国考察官员:连牛都认识你们了

2014-06-05 16:47:54 点击: 来源: 网络转载 反馈
导读:上世纪50年代,自行车是主要的“公车”,享有公费补贴。当时各级政府制定的行政机关公用经费中,都有“自行车修理费”一项。1998年,招待费有了“合法身份”,不再像以前一样被囊括在行政经费中。

  招待费有了“合法”身份

  由于“三公”以及其他行政经费的不断增加,国家开始努力压缩行政经费。1983年各级行政经费比1982年增长21%后,1984年财政部发出了《关于控制行政事业经费和企业管理费开支的通知》,要求1984年比1983年下降10%-20%。但1984年还是比上一年增加了28%。1985年2月28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节减行政经费的通知》,要求各级行政经费比上一年下降10%。

  这两份文件发布时,虽然还没有“三公”的提法,但从内容看,实际的“三公消费”已经进入整治范围。

  比如财政部文件就提出,非特殊情况三年内不再批准购买小汽车。国务院的文件则指出了出国访问、考察团组很多的问题,而且内容重复,国内外反应很大,规定今后未经批准的一律不准出国,必须出访的要坚持“少、小、精”的原则。

  两份文件都提出,禁用公款请客送礼、游山玩水,要制止大吃大喝。为了降低包括“三公”在内的行政经费,两份文件提出了要整顿宾馆、招待所的收费标准,理由是宾馆、招待所的房费和伙食费过高,增加了行政经费开支。

  其实中央政府一直想办法降低行政经费开支。早在1957年,财政部和国管局就下发过《关于缩紧行政管理费几项措施的联合通知》,但当时“三公”消费不明显,文件中也没作相关规定。

  不断压缩行政经费,还与新中国成立后的财政政策有关,在计划经济时期,一直对行政经费实行从严控制,改革开放初期延续了这一思路。

  1990年后,压缩行政经费的思路有所改变。当年10月,财政部召开了部分地区行政财务工作研讨会。财政部行政政法司司长李林池2008年在《中国财政》杂志撰文称,这次会议认为,单纯对行政经费从紧控制,产生了一系列问题,1992年开始通过奖惩手段来控制行政经费支出增长幅度。

  1998年,财政部提出了建立公共财政基本框架的改革目标。行政机关的支出被认为是公共需要,要予以保障。之后,行政、政法单位行政经费的保障程度得到提高,人大、政协机关、民主党派的经费保障力度也相继提高。

  这一年,招待费有了“合法身份”,不再像以前一样被囊括在行政经费中。1997年财政部开始将“业务招待费”在预算科目中单独反映,并在1998年制定了《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招待费列支管理规定》,明确了接待费是指在接待地发生的交通费、用餐费和住宿费。

  按此规定,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出差,如由接待单位安排食宿的,都要按照现行的差旅标准收费,但不足部分可由接待单位在业务招待费中列支。

  而现行的差旅标准在与当前的消费水平相比,也显得过低。根据2007年1月1日实行的中央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差旅标准,每人每天的伙食补助是50元,包括通讯、交通在内的公杂费是30元,司局干部的住宿标准是300元,处级以下人员是150元。不少地方超标准接待来客尤其是上级客人、自己补足不足部分就成了常态。

  2012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上海财经大学教授蒋洪就呼吁:“治理‘三公’就要改变上级吃下级的现状。”

相关阅读

热点话题

热点文章


中国老兵苑军网是老兵的网上家园!!!
“老兵”是我们一辈子的身份名片!!!
永远也忘记不了一起扛过枪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