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兵苑军网
新闻 > 首页 > 历史长河 > 史海钩沉 > 正文 >

东北沦陷后抗联曾进入苏联 后回国光复东北

2014-06-05 16:46:57 点击: 来源: 网络转载 反馈
导读:提起东北抗联,人们最常想到的是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等等一大批烈士,一腔热血染红白山黑水。这支英雄的部队,留下了太多悲壮和牺牲的故事。

  提起东北抗联,人们最常想到的是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等等一大批烈士,一腔热血染红白山黑水。这支英雄的部队,留下了太多悲壮和牺牲的故事。然而很少有人知道,在光复东北、对日寇的最后一战之中,充当先遣队的也是这支部队。

  他们那时的番号是远东红旗第88独立步兵旅,名义上隶属苏联红军远东方面军。但这只是个掩人耳目的名字,抗联的老战士们,更愿意称自己为抗联教导旅。

  他们都是百战余生的铁血老兵,他们是中国第一批接受系统特种作战训练的战士,他们也是第一支执行空降作战的中国军队……他们当中,有一半多的人牺牲在了光复东北的战斗中。

  幸存下来的老兵们没有充分讲述自己故事的机会,便分散进入挺进东北的大军中,像河水汇入大海,悄无声息地融入澎湃波涛。也许,这就是他们不太为人所知的原因。

  绝境求生

  1936年11月底,辽宁法库县西北荒郊,一队骑兵踏着征尘,风驰电掣自东向西而来。他们是东北抗联第一军三师主力,杨靖宇的队伍,从第一军活跃的辽东地区出发,一路西征。三师的任务是进击热河方向,扩大游击区,打通东北与关内的联系,寻找党中央和红军。

  一路厮杀,冲破重重封锁,越过了日军重兵把守的南满铁路,辽河已经近在眼前了。跨过辽河,热河也就不远了。胜利似乎在望,却被辽河滚滚的流水永远阻隔在了对岸。

  从来都是以寒冷著称的东北冬季,这一年却迟迟不见真正的严寒。往年的这个时候,河流早已封冻,骑兵们完全可以踏着厚厚的冰层,一路飞奔跨过辽河。但眼前的辽河,竟然没有上冻!战马在河岸上踢踏着,一路血火冲杀过来的战士们徒呼奈何。

  追兵又至,又是一场厮杀。400人的骑兵队伍只有100余人突围而出,西征功亏一篑。

  这是东北抗联数次西征中最接近成功的一次。那时正是抗联的鼎盛时期,南满地区有杨靖宇领导的第一路军,吉东有周保中领导的第二路军,北满有李兆麟(张寿籛)任总指挥的第三路军,总兵力近4万人。

  即便是鼎盛时期的抗联,面对的也几乎时时、处处都是绝境。

  在这里,有日本密集的76万大军和大量伪满军队及汉奸,有严酷的自然环境,抗联要生存,只能在深山老林中不停转战,根本没有足够时间和空间供他们去发动群众、建立政权、创建根据地。没有根据地,最大的难题就是部队的后勤给养得不到保障。抗联像无根之木、失水之鱼,经常要在衣食无着的情况下,在冰天雪地中同强大而残酷的敌人进行殊死的搏斗。

  危急的局面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而更加严峻起来。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为了巩固侵华战争的后方基地,日军大本营开始不断向东北增兵。到1938年,日本在东北的兵力已达8个师团,开始全力围剿东北抗联。

  在加紧对东北抗日军民进行血腥“讨伐”的同时,日本侵略者还采取了许多法西斯的政策与措施,其中最主要的就是1938年起推行的归屯并户。

  所谓“归屯并户”,就是把散居在游击根据地的农户合并到大的屯子中,绕着屯子建围墙、挖壕沟,设部队警戒。合并起来的大屯,其实就是集中营,被中国人称为“人圈”。日军试图以坚壁清野的手段,断绝抗联部队和群众的联系。

相关阅读

热点话题

热点文章


中国老兵苑军网是老兵的网上家园!!!
“老兵”是我们一辈子的身份名片!!!
永远也忘记不了一起扛过枪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