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黑瞎子掰棒子”式运动
在西部某地采访时,一名基层干部告诉记者,几年前,中央开展“美丽乡村”“城乡一体化”建设,他所在的农村是试点,政府投入不少成本新建了成片的新居、完善了村里的水电和医疗点,村民们的居住生活水平大大改善。
然而不久,地方政府又打着新型城镇化的牌子,把村子的土地征收,让农民“上楼”,“花了上百万元、盖了不到两年的新房和村里的设施,又全给拆了,看着十分心疼。”
“到底要搞什么应该提前弄清楚,而且政策应该多管几年,不能像‘黑瞎子掰棒子’一样掰一个扔一个吧。”这位干部痛心疾首地说。
类似的情况在不少地方也有发生。
一些专家认为,地方政策之所以频频更迭,关键在于公共服务均等的新农村建设政府要花钱,但搞征地开发政府则可以收钱。
“必须警惕个别地方不顾资源环境制约,单纯建设城市,一味发展城市,不顾及农村实际和农民利益的现象。”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城乡发展规划院副院长张朝伟说。
专家表示,中央强调,新型城镇化要立足国情建中国特色,而以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国土面积,即便达到了“城镇化率百分之七十”的相对发达水平,届时也仍有约4.5亿人生活在农村。
因此,不少专家建议,对于中国的国情而言,新型城镇化要搞,新农村建设也要搞,唯有实现“双轮驱动”相得益彰,才能更好地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