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30余年来,日本舰机对中国海军编队的敌视性跟踪骚扰始终没有停止过。不同的是,上世纪80、90年代,日本利用中国海军远海经验不足、舰艇机动性相对较弱,多次占了便宜。而随着中国海军舰艇装备不断更新换代,远海训练和反制能力迅速提升,日本舰机在海上跟踪与反跟踪、骚扰与反骚扰的对峙中逐渐失去了往日的“优越感”,甚至表现出了高度紧张的恐慌心态,这恐怕也是最近日方一反常态不断“爆料”声称在海上“受中国海军欺负”的一个深层次原因。
监视背后尽显挑衅面目
从法律层面而言,各国实施海空监视行为应以严格遵守《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等国际法规为前提,不影响他国舰艇海上航行安全,与他国海上军事训练或演习区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通常,各国海军舰机之间的此类活动,一是巡逻查证,即通过派出舰艇飞机对途经本国周边海域的他国舰艇编队进行目标与航线确认,并判明其是否具有敌对性,以达到掌握周边海空情况,确保本国领海及领空安全的目的,这类行动一般为各国所普遍认可;二是跟踪监视,即在一定距离上对他国舰艇编队实施尾随和侦察。这类行动具有较为明显的军事侦察性质,有可能影响到对方舰机的正常航行或训练,也会招致对方的反侦察与反监视。
而日本海上自卫队经常对中国海军编队进行的“第三类做法”,即海空骚扰挑衅,且这一行为已远远超出了国际惯例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