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3日,“翼龙”无人机系统实物亮相珠海航展。本报记者梁旭/摄
随着以“辽宁舰”航母、“歼-20”第四代隐身战机等为代表的一系列新型武器装备陆续入役,中国军队的编制体制、训练机制日益优化,联合作战能力大幅度提升,中国军力将迈入一个快速上升的轨道。
未来10年,中国的国防和军队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地缘战略劣势、大国遏制围堵以及周边不稳定因素,将成为限制与制约中国军力发展的诸多挑战。
美欲为中国打造“空海囚笼”
在战略上封锁、围堵、遏制中国,始终是美军自冷战以来一以贯之的指导思想。随着近年来中国军队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提升,美军也在不断调兵遣将,加紧从陆地、海上方向继续实施对中国的围堵。在海上方向,通过构筑第一岛链实施对华封锁、对华遏制,将中国海军压缩于近岸、近海,牢牢控制西太平洋,这始终是指导美军亚太政策的基本思路。
面对中国军力提升及海军远洋化进程的不断加速,美军开始调整对华作战方针,将冷战延续至今的“岛链封锁”战略逐步转变为“空海一体打击”,从强调点、线围堵,改变为突出空海立体夺控,试图打造一座为中国军队量身定做的“空海囚笼”。
未来10年内,美军在环中国海地区实施的大规模兵力预置与战场建设将基本完成。美军50%~60%的海军力量以及30%~40%的空中打击力量最终将集结于亚太地区。菲律宾、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甚至越南、缅甸,在未来数年内均可能成为美军“全球鹰”以及MQ—1/RQ—1捕食者系列无人侦察机发射、指挥与回收基地,以及航母战斗群、核动力攻击型潜艇停靠点。关岛隐形战略轰炸机基地、战略导弹核潜艇基地扩建工程,澳大利亚美海军陆战队训练基地及相关设施均将投入运行。
更令人担忧的是,北大西洋军事集团也在积极准备介入亚太事务,中国的国防压力将急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