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 乙丑)
正月 谕内务府总管大臣:将皇城外三宫女子养病之吉征房移至皇城内幽静处。谕享太庙时赞礼郎读祝文对御名可不避。试翰詹官于保和殿,康熙帝亲定甲乙,其不称职者改官。
二月 谕满洲家奴及太监家奴有逃走在外私自净身者,不宜内用。
三月 康熙帝撰孔子庙碑文成,亲书立碑。
四月 设景山官学,以训练内务府三旗闲散子弟。
五月 修《政治典制》。于文华殿东建传心殿,举行经筵前遣官于此祭先师孔子。彭春等攻雅克萨城(今俄罗斯阿尔巴津诺),俄军势穷约降,退居尼布楚(今俄罗斯涅尔琴斯克)。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 丙寅)
正月 俄重据雅克萨。
二月 重修《太祖实录》完成。文华殿修建完成。康熙帝告祭孔子于传心殿。皇十三子胤祥生,母为长佳氏。
三月 命修《一统志》。
七月 吏部奏定侍读、庶子以下各官学问不及者,以同知、运判外转。清军围攻雅克萨。
九月 俄沙皇彼得一世来书请和,下令撤围。
十二月 谕:“纠仪御史纠察必以严,设朕躬不敬,亦当举奏。”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 丁卯)
二月 命八旗都统、副都统更番入值紫禁城。
三月 康熙帝御太和门视朝,谕大学士等详议政务阙失,有所见闻,应入陈无隐。
四月 谕纂修《明史》诸臣,修史应参照实录,《明史》修成后,应将实录并存于世,以便后世有所考证。
五月 召陈廷敬、汤斌各试以文章。谕曰:“朕与熊赐履讲经论史,有疑必问。继而张英、陈廷敬以次进讲,大有裨益。”制周公、孔子、孟子庙碑文,御书勒石。
十一月 太皇太后病,康熙帝诣慈宁宫侍疾。
十二月 以太皇太后病,康熙帝亲制祝文,步行祈祷于天坛。太皇太后逝。康熙帝割辫服衰,居慈宁宫庐次。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 戊辰)
二月 定宗室袭封年例。御史郭琇参奏明珠、余国柱等结党,明珠、余国柱免职,明珠之党遭罢免。
四月 康熙帝躬送太皇太后灵柩奉安暂安奉殿。其后起陵,称昭陵。
九月 喀尔喀部为准噶尔部噶尔丹攻破,迁徙近边。
十月 上大行太皇太后尊谥为孝庄文皇后,升祔太庙,颁诏中外。
十二月 建福陵、昭陵圣德神功碑,御制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