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城乡二元结构是不合理经济结构的突出表现和重要根源。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必须建立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为此,要进一步放活农民,放手让农民去闯市场,形成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相辅相成的局面。在推进现代农业制度建设方面,主要是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快实施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鼓励土地经营权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启动大豆、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试点;完善农业补贴等政策,促进农业集约化和可持续发展。在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建设方面,主要是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出台差别化落户政策;实施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建立与居住年限相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围绕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多元化可持续城镇化的投融资机制等,组织开展新型城镇化改革试点。
第三,探索建立区域均衡发展机制。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既是结构调整的重大任务,也是激发巨大发展潜力的重要途径,关键要建立有效的促进机制。要在实施好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这一区域发展战略部署的基础上,谋划区域发展大棋局,由东向西、由沿海向内地,依托大江大河和陆路交通干线,培育新的区域经济支撑带,形成新的增长极,构建我国梯度发展新格局,促进区域均衡、协调发展。要依托长江建设经济增长新支撑带,同时加快其他新支撑带建设的研究规划。推进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深化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为此,要着力消除市场分割、地区封锁和行政性垄断,依靠市场力量和区域差别化政策引导,促进统一市场形成,开展公平竞争。建立多元的投融资机制,支持发展跨区域大交通、大流通,构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新体系。要针对跨区域、次区域和经济新支撑带发展,提高区域差别化政策的精准性,促进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