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种程度来讲,辛格对新政府“团结印度民众”的期望已然成真,选举结果揭晓后,莫迪获得了印度百姓的热烈支持,《中国经济周刊》特约记者在印度新德里看到,5月17日莫迪乘专机抵达新德里英迪拉·甘地国际机场时,被自发前来欢迎的民众围得水泄不通。从机场到人民党新德里总部的路上,更是自发聚集了大量欢庆的人群。当天,莫迪在新德里和自己的选区瓦拉纳西进行了一系列路演和庆祝活动。一些百姓沿路敲锣打鼓、鸣放烟花爆竹,并高喊着支持的口号。
印度本次大选参加投票人数达5.5亿,投票率超过66%,创历史新高。同时印度近期的城镇化进程改变了印度以往以社会阶层划分选民的特点,此次大选中大量年轻选民和新兴城市中产阶层踊跃参加,在这些选民中,莫迪的竞选承诺和政治形象普遍受到欢迎。
“恭喜新政府,你们赢得了印度人民的心,祝福你们好运。”5月16日,参与大选的印度国大党候选人拉胡尔·甘地在新闻发布会上如此说。拉胡尔·甘地出自于印度著名的政治家族—甘地家族,此次大选中,现年43岁的国大党副主席拉胡尔·甘地曾被视为印度总理的热门人选,然而选举结果显示,国大党最终只获得人民院543个席位中不足50个席位,遭遇了十数年来最惨重的失败。“国大党在此次失败中有很多值得思考的,而作为国大党副主席的我对此次失败负有责任。”拉胡尔·甘地说。
印度人“求变心切”帮了莫迪
此次大选中,国大党为何会遭遇如此惨败?新当选的莫迪为何会获得印度百姓的广泛支持?《中国经济周刊》特约记者在当地了解到,印度选民对国大党过去几年的政绩,特别是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政府官员腐败现象和通货膨胀等问题十分不满,因而求变心切。
莫迪领导的印度人民党,在此次大选中大打“经济牌”,许诺加快经济发展,严厉惩治腐败,而莫迪本人高效、强势的“政治强人”形象,又迎合了人们想要一个强有力并稳定的新政府,以领导国家加快经济发展的愿望。
莫迪来自印度经济发展较快的古吉拉特邦,自2001年担任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以来,莫迪的一系列经济改革推动该邦经济年均增长超过10%,高于印度经济的平均增速。
人们普遍期待,莫迪能将古吉拉特邦经济发展的成功模式“复制”到全印度。“印度赢了。好日子将要到来。”初步竞选结果公布后,莫迪在社交网站上留言道。这条留言随后被迅速转发,转发量创下历史新高。
莫迪所说的“好日子”,为印度百姓所期待,在整个竞选周期中,莫迪对选民许诺的最重要的一点也是加快经济发展。《中国经济周刊》特约记者在当地了解到,社会舆论普遍认为,莫迪上台有助于提高印度的经济发展水平,新政府将比前政府更加强调发展经济、吸引外资、创造就业机会,并实施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改革,减少不必要的福利和政府补贴项目,同时削减财政赤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