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乐章《赶考》,以毛主席一句掷地有声的《赶考去》为创作契机和思想原点,道出了共产党人在西柏坡寻找到了强国梦之根和党群关系之本,感悟到了《一代代不改英雄气》的领袖情怀,在《梦想照亮未来》的深情欢快旋律中,民族情感、人间大爱得到充分抒发与释放……最后一曲《永远在路上》,“考官是天下老百姓,考场是征程万里长,永不脱离是群众,永不动摇是信仰,”再次引申思考:“我们是为了谁,我们要依靠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向哪里去?!”至此,从毛主席提出的“两个务必”到习主席提出的“两个永不”,从“进京赶考”到“永远在赶考路上”的价值理念和精神诉求淋漓尽致地得到阐明和抒发。整个曲目气势磅礴,既有民族与时尚结合的艺术享受,又不乏启迪心扉的深沉思考,曲高和众,满满正能量。
从《长征组歌》到《西柏坡组歌》,传承在什么地方?突破又在什么地方?《西柏坡组歌》传承了《长征组歌》史诗性品质和大型声乐套曲的艺术手法。突破主要有四点:一是选题角度和纵深开掘的突破。《长征组歌》忠实于历史,对那段史实进行高度凝练、概括、雕琢、诗化;《西柏坡组歌》从历史出发,关照现实,更多的进行理性思考和情感抒发。二是结构方式的突破。《长征组歌》是按照时间和事件的顺序来创作的线性结构;《西柏坡组歌》是机动灵活的散点式选题结构,采用的是精确打击、点穴式选题。三是表演方式的突破。《长征组歌》是传统的声乐作品表达方式,只有一个表演区;《西柏坡组歌》观照现代观众的欣赏习惯,融入了很多戏剧化的元素,有三个表演区。四是舞美呈现方式的突破。《长征组歌》是传统的板墙式、静态化呈现方式;《西柏坡组歌》是切割式、流动式、板块化的呈现方式,让合唱队立了起来,寓意着太行铁壁,舞美形态更灵活,舞美语言更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