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9日发布的一份报告预测,在未来的中国区域经济中,一个覆盖沪、苏、浙、皖4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一体化世界超级经济区将出现。报告课题组建议,要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和深化“沪苏浙皖长三角”的一体化,提升其功能定位。
这份名为《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的报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编写。报告对2013年中国两岸四地294个城市的综合经济竞争力和289个城市的可持续竞争力、宜居城市竞争力、宜商城市竞争力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对城镇化战略格局进行比较。
在研究未来中国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时,报告课题组分析,过去三十多年来,上海及长三角地区对中国经济起到了一定的带动作用,但作为中国经济的龙头,这一地区在中国和全球的发展格局还应承担更大的责任。
报告设想,在未来的中国区域经济格局中,一个覆盖沪、苏、浙、皖4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一体化的世界超级经济区,已经开始浮现在北至陇海线,南抵浙南山区,西至京九线,东临黄海、东海的广袤空间里。
对于上述判断,报告从区域扩展和区域深化两个角度进行了论证。报告指出,从随着交通基础设施条件的迅速改善,“沪苏浙皖”区域内各节点城市到中心城市上海的最短时间距离迅速缩短,长三角以上海为中心的“两小时经济圈”的空间范围不断扩大。至2020年,长三角“两小时经济圈”将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全境以及安徽除亳州以外的总共4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
“届时,所有城市与中心城市上海之间的最短往返通勤时间将控制在4小时之内,能够实现当日工作往返,长三角将全面迈向‘当日经济’。”报告课题组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