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州石化或成寻租工具?
开工前未对社会进行公示,环保部门与地方政府博弈
李春城给成都带来的另一个影响深远的工程——彭州石化项目。该项目建设贯穿李春城在成都主政的13年。
该项目由中石油和四川省成都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后简称成都石化)共同出资建设。其中成都石化的全资控股股东是成都工投。
1999年,一位中石油系统官员到四川省出任要职。同年,经国务院批准,彭州规划为石油化工基地。2005年,彭州80万吨乙烯项目获批建设,随后各项配套的道路,土地拆迁、建设等项目陆续开工。
但这项重大的化工项目开工前,并未对社会进行公示。2008年1月,彭州石化开工建设近3年后,公示材料才挂到网上。
在公示之前,环保部门和四川省、成都市进行了持久的博弈。
据当时参与环评的官员回顾,当时环保部提出异议,但地方政府的官员长期“泡”在北京,对于环保部的环评专家组提出的异议,均大包大揽下来保证不会出现污染。而事实上,那些承诺并没有能够兑现的依据。
这个“争来的项目”获得300多亿巨额投资。
据《国家财经周刊》报道,成都工投董事长戴晓明、中石油四川方面少数中层以及成都政界和金融界关键节点的一批权力人物从中实现“权与利”的结合,人数起码20-30人,彭州石化几乎成了这些人利益寻租的工具。
2012年8月起,当时参与推进这个项目的成都工投董事长戴晓明落马,随后李春城、中石油高管蒋洁敏、冉新权、王道富等人也陆续落马。
2013年年底,中石油四川石化公司原总经理栗东生等人也因涉彭州石化工程中暗箱操作被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