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去年,日本指责中国一艘“江卫”II型护卫舰在有争议岛屿附近将火控雷达对准日本的驱逐舰。中国否认了这一指控。军事专家相信,“江卫”级护卫舰上装备的是德国发动机和涡轮机联合有限公司生产的柴油发动机。
报道称,发动机被当作“民用和潜在军用”两用产品出口,由此而不受欧盟的对华武器禁令的制约。北京在过去十年中购买了一批类似产品,其中包括设计战机的软件。
分析人士称,德国发动机因为噪音小而受到青睐,事实上,中国在南海部署的所有常规动力潜艇和部分护卫舰都装备有德国的引擎。
平可夫以中法联合生产协议为例说明:“中国以民用为名购买法国直升机引擎,然后将这些发动机转配给军用直升机。如果(中国)知道如何制造中型EC-175,他们就会知道如何制造军用运输直升机。”
美国大西洋理事会军事分析员克里夫注意到,中国新一批军用直升机“似乎被升级到了”欧洲飞机制造商空中客车公司的设计水平。空客公司将法新社的问题转给其直升机部门,该部门尚未作出回应。
爱尔兰利默里克大学欧洲研究负责人安德鲁索将欧洲对两用武器出口的控制称为“十分松懈、极其放纵”。分析人士说,欧洲国家左右为难。“中国如今在太平洋和其他地方对稳定构成更多的威胁,”安德鲁索分析认为,“我们可能要放弃我们的部分竞争能力来获得更多安全。”
分析人士说,武器出口造成欧盟和美国之间的关系紧张。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称,美国近年来从未向中国出口过武器。中国国防部则拒绝就此置评。
英国非政府组织“反对武器贸易运动”成员安德鲁-史密斯说:“欧盟被认为是建立在宣扬人权和民主的基础上,这些价值观却常常因为武器制造商的短期利益而被忽视。”
英国埃塞克斯大学欧盟政策专家克尔舍纳认为,东亚的紧张局势意味着出口最终会损害欧盟的利益,“一些批评人士声称,如果人民解放军明天就开战,他们将使用一个装满着德国、法国和英国武器的军火库”。